10月1日,“鐘聲平安--古代鐘表展”在鄭州汲古瞻園藝術館拉開帷幕。開幕式期間,嘉賓們揮毫潑墨,版面舒朗,形制古雅,翰墨風采令人驚嘆。
著名古建專家、瞻園古建園林總設計師張勝吾在致辭中表示:“時間的觀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而鐘表作為計時工具,時時連接每個人的一生。希望通過此次鐘表展,促進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對人生生命的定位,而更加珍惜時間,不虛度人生。”
開幕式上,汲古團隊為嘉賓們帶來宋代四雅演出,焚香重在“香”之美,點茶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古樂重在“音”之美。通過文人四雅展現宋代文人雅士風雅、韻味的生活美學。鄭州愛樂樂團傾情演繹眾多中外經典曲目,管樂合奏讓嘉賓們近距離感受樂團充滿生命力的演奏,在真實世界中感受內心的陶醉,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宋代四雅演繹與西洋管樂合奏碰撞出文化與藝術的火花,讓現場氣氛升至又一個高潮。據策展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鐘表傳承人李晨輝介紹:鐘表屬于頂級藝術范疇,涵蓋空間陳設以及風水布局,是集大成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古意有“鐘聲瓶案”寓意,終生平安,也有一見鐘情之寓意。記錄時間的鐘表——古代自鳴鐘,是一個特殊門類。這些裝飾華貴、制作精美、功能復雜的鐘表,通過貿易、官員進城、外國使團組織饋贈、清廷自主制造等幾種途徑匯聚清宮。從第一件鐘表進入中國上供給皇帝開始,100年來有規律的嘀嗒聲奏響在紫禁城的每一個角落。如今民間也有很多私藏和家傳的自鳴鐘。今天,除了故宮人悉心呵護著當年的卓越技藝與精致美學,民間也有一部分能工巧匠,在用工匠精神延續一個個關于“時間”的動人故事。
此次展出為期16天,展出的百年古董鐘表布滿歲月痕跡,有溫度、有歷史、有故事、有藝術。古代自鳴鐘鐘表歷經歲月滄桑,依舊保持精湛的工藝和優雅的品位,讓人領略古代工匠的精神追求與技藝傳承。
此次展覽由鄭州文化館、鄭州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二七區文化體育旅游局、鄭州汲古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鄭州汲古瞻園藝術館、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辰時記自鳴鐘藝術工作室、游觀、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古董鐘表藝術專業委員會聯合組織。展出鐘表藏品百余件,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古董鐘表,展示出古代鐘表藝術的精髓,以及傳承至今的匠心獨運。制作年代從清代到近代不等,既有來自德國、法國、日本、瑞士、中國等國家,也有廣州、蘇州制作,也有中西合璧的產物,體現榫卯、木雕、鎏金、景泰藍、石料、陶瓷,鏨刻等眾多工藝。
據鄭州文化館負責人介紹,舉辦此次展覽,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鐘表的發展歷史進程。讓我們透過一件件布滿歲月痕跡的古董鐘表,感受時間的流逝與時光的魅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