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瞭望塔|僅0.4%主播月入超10萬元 高收入“濾鏡”該打碎了

          2023-10-1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近日,前ESO核心成員凌達樂(鹿哈)在直播時自曝“月賺500萬元,帶貨7個月收入3500萬元”引發大量網友熱議。在直播中,凌達樂還透露其已購置1100萬元的豪宅、277萬元的豪車、600多萬元的寫字樓。

          其實,類似主播賺取高額收入的新聞并不少見,比如,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以“網紅”身份,通過直播帶貨還清6億元債務;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也已成為直播帶貨的“頂流”,在北京購置一套房產。

          然而,我們需要認清一個事實——許多主播無法賺得這么多錢。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聯合編制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截至2022年末,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號累計開通超1.5億個,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月收入為5000元以下,僅0.4%的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這就意味著,“頭部”與“尾部”主播的收入差距巨大,能分到這塊蛋糕的人少之又少,高額收入的“濾鏡”該被打碎了。

          值得思考的是,為什么人們覺得帶貨主播都是高收入群體?為什么會以帶有“濾鏡”的眼光看待直播行業?不可否認,直播帶貨的確為一些“頭部”主播帶來了豐厚的報酬,讓他們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但人們也要認識到,在網絡媒體愈發普及的當下,人們關注的焦點似乎僅停留在極個別的案例上,很容易以偏概全,誤認為主播賺取高額收入是普遍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看到這樣的信息——外賣員、快遞員月入過萬元。這就會給人們帶來一種錯覺,認為相關行業的所有人員都是如此,讓人們產生信息偏差。同理,若對直播行業過度美化或宣傳,就會讓輿論帶有意識形態偏見。而如何營造理性輿論環境,打造良性生態圈,是相關行業亟須考慮的難題。

          隨著人們對直播行業的關注度愈加上升,極少數人賺取絕大多數財富的現象,給該行業的長遠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戰。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直播行業,打碎高額收入的“濾鏡”。

          掃碼看相關報道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評論員 任思凝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