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第二站:開封 | “夢里張莊”幸福多 “焦桐”樹下風景新

          2023-11-1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1月上旬的開封,天氣漸寒,菊花盛放。

          這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古都,亦是一座生機勃勃的現代之城。

          2009年至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到開封考察,多次在各種場合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深情的話語,深刻的闡釋,在這片土地上澎湃激蕩。如今的開封,不只是“城摞城”、灌湯包、御河夜景、木版年畫,更在產業興、科創強、鄉村美、群眾富等方面繪就了一幅新畫卷。

          這里有焦裕祿精神發源地“夢里張莊”,有靠泡桐致富的“樂器小鎮”,有為農業現代化助燃加速的中聯重科,也有聚才引智的智慧島……鄭州報業集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抵達第二站開封,領悟焦裕祿精神的傳承弘揚,探尋美麗鄉村的幸福秘訣,解讀科創高質量的發展密碼……

          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生產車間

          人均純收入8年翻了7倍,“夢里張莊”幸福多

          11月9日清晨,當記者趕到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時,這里已是機械轟鳴一片,村莊升級改造工作一大早已經開工了。

          沿著張莊村幸福路向村里縱深處走,兩側磚墻青瓦、古樸雅致的居民小院鱗次櫛比。玫瑰花醋、春光油坊、西瓜醬、布鞋……各類特產小店目不暇接,這些往日不起眼的“土貨”,現在已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香餑餑”。

          “鏘鏘鏘!”一陣鑼鼓聲從戲曲院內傳出來,“夢里張莊藝術團”的成員們恰好在排練豫劇傳統劇目《大祭樁》,75歲的團長翟茂盛正揮著鼓棒賣力打板伴奏。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曾視察張莊村。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在張莊村的囑托,仍牢牢印刻在時任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翟茂盛的心里。

          “開會時我就坐在總書記的右手邊,那時刻心情既緊張又激動。”翟茂盛回憶,除了村里工作,他當時還向總書記匯報過村內宣傳隊的情況,幾句宣傳思想的順口溜得到了高度贊揚。

          卸任村支書后,翟茂盛全身心投入自己熱愛的戲曲表演,擔任“夢里張莊藝術團”的負責人。“我們根據時代情況自編自演了很多劇目,每年會在張莊村、全縣敬老院、文化館、各中小學校和鄉鎮村莊等流動表演上百場。希望通過戲劇表演,弘揚焦裕祿精神、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翟茂盛說。

          從戲曲院出來,時間臨近中午,村道上三三兩兩的老人騎著三輪車或扶著手推車向村里的一個地方匯聚。

          跟著人群轉幾個彎,一座“幸福食堂”出現在眼前,不少老人已經進屋坐下來嘮起了家常,歡聲笑語不斷。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申學風和幾名志愿者正麻利地端著托盤,穿過過道,為就餐的老人分發飯菜。

          “這家食堂屬于今年10月中旬張莊村開辦的日間照料中心的一部分,免費為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清潔工和義工們提供午餐。同時村委會正在完善日間照料中心醫療護理、交流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工作,幫助進城務工的年輕人解決白天無法兼顧照料老人的后顧之憂。”申學風表示。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也一天比一天有干勁兒。近年來,張莊村還發展了肉牛養殖、草莓蘆筍種植、凈菜加工等特色產業項目。“2014年張莊村人均年純收入只有3000多元,到2022年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21195元。”申學風堅信,在未來,張莊村將沿著這條“幸福路”越走越遠。

          “夢里張莊藝術團”在排練節目

          年產值1.8億元,“焦桐”奏響產業發展新序曲

          50多年前,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親手栽下了一棵泡桐樹,帶領群眾找到了廣植泡桐治理風沙的良方,村民將這種樹親切地稱為“焦桐”。

          如今,郁郁蔥蔥的萬畝泡桐林不僅成為蘭考縣防風固沙的一道堅實屏障,還化身為支撐蘭考民族樂器產業發展、助力老百姓錢包鼓起來的“幸福樹”。

          在“中國樂器村”徐場村,不時傳來悠揚婉轉的民樂之音。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游客擁向這里,領略民族樂器制作的文化魅力。

          在徐場村1公里外、蘭考縣堌陽鎮音樂小鎮一處古箏加工廠里,切割機轟鳴處理木材,工人拿著銼刀仔細修理打磨琴身,幾名女工正在纏繞穿弦……制好待調試的古箏,一張張整齊擺在鐵架上。

          “徐場村是范場村的自然村,”范場村黨支部書記徐順海介紹,“范場村有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27戶1202人。有105戶參與民族樂器生產,主要生產古箏、古琴、琵琶、二胡、中阮等30種樂器,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20多個國家,年銷售量達10萬多臺,年產值達1.8億元,其中徐場村最具典型。”

          “沒錢的時候是真發愁,寸步難行!”徐場村樂器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家庭作坊模式讓融資一度成為發展道路上一道難以跨越的溝壑,“這是最大瓶頸”。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蘭考縣優先在徐場村開展普惠金融信用貸款,幫助群眾發展產業。

          “中國銀行當時是第一個跟我們村合作的,至今非常難忘。‘樂器貸’系列產品實現了大中小微型樂器制造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家庭作坊和新型農業主體全覆蓋。”徐順海表示,當地中行的工作人員如今仍然經常來村里,溝通探討當前企業和村民的新需求。

          “我們靠樂器產業賺了錢,銀行就更愿意提供放款支持,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截至2023年10月末,中國銀行開封分行“蘭考樂器貸”特色金融服務項目為眾多樂器加工主體提供信貸資金超過1億元,扶持各類樂器加工主體超過50家。

          從一棵樹到一張琴,從一種精神到一條路子,從產業振興到村民致富……在金融扶持和各項產業政策幫扶下,堌陽鎮群眾的生動實踐,讓“焦桐”的故事在新時代里有了全新的演繹與詮釋。

          蘭考縣堌陽鎮,工人用泡桐制作古箏

          高端人才“拎包入住”,科創興業涌上“智慧島”

          古有湖心亭看雪,今有湖心島看科技發展。

          漫步在開封西湖湖畔,沿著平坦的道路向湖心位置前行,便踏上了這座智慧島。

          河南開封智慧島:匯聚人才 打造創新高地

          “只需要您進行面部掃描,就能得出一份集多個指標于一體的健康報告。”在智慧島的開封市科技成果展示服務中心內,一臺位于醫療健康產業展示中心入口處的神奇儀器讓人好奇,站在攝像頭前,只需進行人臉掃描,一份健康報告便生成了。

          穿梭在智慧島上,汽車發動機及內飾配置、人工培育金剛石、物流產業園、激光切割設備……各類科技發展的結晶直觀地展現在眼前——其中含有奔騰激光、奇瑞汽車、桃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各類特色成果展示讓人眼前一亮。

          在這里,高端人才可實現“拎包入住”,為吸引人才匯聚,智慧島斥資數億元設置院士樓、產學研基地、河南大學科創中心等。目前智慧島已引進6名院士級高層次人才,并在人才引進上形成了標準化的準入準出機制。

          “人才聚集是關鍵,有了人才,就有了未來。”有了各類人才的加入,智慧島目前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150億元。

          “建設智慧島就是落實‘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開封智慧島科技發展公司董事長鄭勇剛表示。

          化學、納米材料研究、人工智能、醫藥、材料、物理與電子等國內前沿領域,智慧島均有涉及,截至2022年底,智慧島內新增由河南大學主導科研項目共94項。鄭勇剛說:“智慧島的‘智慧’建立在人才之上,希望智慧島的建設能對開封市、河南省的人才引進產生積極影響,為人才強省、人才強國建設出一份力。”

          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大馬力拖拉機批量出口海外

          “沒想到現在的拖拉機這么高端,密閉的駕駛室、馬力大,還有空調呢!”在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內,一名參觀者興奮地四處觀望,并發出這樣的感嘆。

          全自動鏈式傳動系統、科技感十足的整體拖拉機外觀,亮眼的極光綠、星耀灰、砂礫灰等配色,讓整個生產車間看起來有著滿滿的“賽博朋克”風格。

          流水線上正一派忙碌狀態。員工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裝配、調試等組裝作業,落實每日生產任務,確保來年春耕市場需求。

          作為開封市頭部企業之一,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主要從事旱田中小馬力拖拉機、高端大馬力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是一家大型現代化農業裝備制造科技企業。

          “公司現有中小拖拉機、高端智能大馬力拖拉機,生產線上引進了大量全球一流高端設備,這些現代化的裝備制造技術不僅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媲美,同時也有力地保證了中聯重科農機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中聯重科工作人員介紹。

          曾幾何時,國內中高端農機市場長期被國外農機巨頭所壟斷,但中聯重科產出的動力換擋智能大馬力拖拉機,打破了國外在高端大馬力拖拉機領域的技術壟斷,不僅增強了國內市場信心,更批量出口到海外市場,真正實現了開封制造走向世界。

          掃碼看尋訪視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石闖 古晨茜 岳炎霖/文 唐強/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