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父親割肝救女 九個月大的寶寶重獲新生

          2023-11-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1月18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一名九個月大的寶寶患上“先天性膽道閉鎖”,經過父親割肝移植后重獲新生。目前,術后父女二人身體狀況都在順利恢復中。

          今年2月,鄭州市民馬先生一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命。原本,女兒彤彤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滿滿的幸福,可隨著時間推移,夫妻兩發現,寶寶的黃疸非但遲遲不退,皮膚也越來越黃,簡直像是在黃色染缸里浸泡過一樣。經檢查確診,孩子患上了“先天性膽道閉鎖”。

          先天性膽道閉鎖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出生缺陷,但卻是一種嚴重的膽汁淤積性肝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患兒出生后可出現肝內或肝外膽管的閉鎖或發育不全,繼而膽汁淤積出現黃疸并逐漸形成肝硬化。若不能及時手術干預,患兒可在短期內死亡。

          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二人帶著彤彤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今年3月,彤彤還曾接受了葛西手術治療,這是目前治療膽道閉鎖的一線治療方法。可術后孩子的狀況仍每況愈下。9月,夫妻倆懷著最后一線希望,找到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移植中心郭文治教授團隊。當時,7個月大的彤彤皮膚已呈明顯的蠟黃色,腹部腫脹如球,經檢查,孩子的膽紅素水平已超過500umol/L,凝血功能也已經完全衰竭,肝移植手術成為挽救寶寶生命的唯一選擇。

          慶幸的是,經過詳細檢查,寶寶符合肝移植手術指征。但是等待適合肝臟捐獻的時間漫長、機會渺茫,只能考慮親體肝移植。“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寶寶!”這對父母商量后決定,由父親馬先生割肝救女。

          經過縝密的術前檢查,雖然孩子父親的肝臟適合孩子,但因為馬先生本身是中度脂肪肝,當前的肝臟狀態并不符合捐肝的要求。

          為了救孩子,馬先生當即開始健身減肥,每天堅持鍛煉,曾經無肉不歡的他開始只吃蔬菜和少量主食,僅僅一個月就瘦了20余斤。終于,馬先生的肝臟達到了健康指標,可以進行捐獻!

          親體移植術需要同時對患兒和供者一起進行手術,要同時保證兩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對醫生也是極大的考驗。11月12日上午8點,父女二人先后被推進手術室。從父親的供肝切取、寶寶的病肝切除,到新肝吻合,無一不要求精確、精細、精密。在郭文治醫療團隊的緊密協作下,從爸爸身上獲取的240g肝臟被送入彤彤體內,精準完成了靜脈、門脈、動脈和膽道吻合。

          歷時6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彤彤被送到兒童ICU病房接受術后早期的監護治療。

          據郭文治教授介紹,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較為復雜,寶寶只有9個月大,血管、膽管都更細,并且,由于小兒體循環容量有限,身體器官發育不完全,對缺血缺氧耐受差,補液過度或液體缺失可能導致心衰或腎臟受損,手術難度比成人肝移植更高。

          目前,馬先生和彤彤術后身體狀況穩定,逐步恢復。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王紅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