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密路至啟福大道段的環翠路西南側建有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公園內的草地本是綠草茵茵,如今卻成為眾多車主的免費停車場,無情的車輪每日碾壓著身邊的點點綠意。
“環翠路修好后,不光道路成為停車場,公園里也停滿了汽車。”11月21日,市民任先生反映,鄭密路至啟福大道段的環翠路違停情況反復回潮,路邊公園廊道也遭到私家車輛占用。
上午9時許,記者沿啟福大道與環翠路交叉口向東南方向行駛,啟福大道至鄭密路近2公里的道路西北側已有亞星望江居、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北校區)、亞星雙河居、啟福中華等小區和單位,另一側則是樹木繁茂的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
在亞星雙河居對面的公園之內,記者看到10多輛私家車橫停在綠地之上,環衛工人稱此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他們平時雖有勸說卻沒有什么效果,到了晚上路上和公園綠地都會停滿車。
記者還發現,公園綠地不僅是“停車場”,還是“垃圾場”,一些車主停車后將垃圾也扔在了綠化帶,不但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也對文明城市建設產生了影響。
“我們嘗試過打車主電話,一些車主還是抱著僥幸心理,趁沒人注意又停到這兒了,甚至連進小花園的路都擠滿了私家車。”負責該區域道路和綠化管理的馮女士說,部分車輛除了晚上停放,白天也將公園當成了停車位,他們貼上的“禁止停車”提示都被司機丟進了草地,長期在公園內違停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對于在小區外公園和路面停車的行為,一名車主稱該區域樓房密度較大,停車位數量較少,車子沒有地方停放,才使得違停情況屢罰不止。此外,還有車主認為將車輛停到綠化帶里,就能節省停車費并避免被交警部門罰款,但他們的方便卻造成了眾多人的不便。
下午,記者將環翠路公園存在的違停問題反映給12319鄭州市數字城管監控平臺,工作人員稱將聯系管理部門對該區域違停情況進行整治。隨后,記者又將環翠路(啟福大道至鄭密路)上存在的違停現象反映至交警部門,希望該部門采取措施對此問題進行處理。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汪永森 見習記者 黃棲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