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 | 良方頻出惠民生 醫圣故里煥新彩

          2023-11-2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第四站 南陽

          良方頻出惠民生 醫圣故里煥新彩

          推開醫圣祠大門,古碑列道,殿閣儼然,蔥蔥郁郁間,透露出歷史的古樸凝重。

          醫圣張仲景塑像兩側,始祖岐伯、神醫扁鵲、藥王思邈……中醫藥似一位矍鑠清朗的老先生,一襲長衫,背筐而立,一站就是幾千年,為后世留下無數奇妙動人的瑰麗傳說。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先后考察醫圣祠、藥益寶等地并強調,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自此,南陽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的指引下昂首闊步。如今的南陽,正大力推進中醫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仲景、正骨、艾草”三張南陽中醫藥的名片可謂熠熠生輝。

          中醫有良藥,南陽有何“方”?11月15日,鄭州報業集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抵達第四站南陽,利用三天時間,走村串戶、進廠入企,探訪南陽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上如何“守正創新、傳承發展”。

          藥農經濟 助農增收有“良方”

          初冬,燕崗村巷道上顯得有些冷清,偶爾從村落中傳來的幾聲犬吠,為這座小村落添了幾分生氣。不遠處,村民馬花萍拿著木頭耙正在翻曬玄參。這對于已經68歲的她來說,是一份既不用外出太遠,又輕松自由的“優質”工作。

          采藥人臉上洋溢著喜悅

          每天上午7點,馬花萍開始勞作,一直到中午11點結束去吃午飯,時間自由,累了可以自己選擇去休息,最重要的是離家近。如今,馬花萍每年能拿到將近2萬元的工資,相比于數年前,她感到非常滿意,“日子太美了”。

          馬花萍是燕崗村向日葵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之一。在燕崗村,像馬花萍這樣加入到合作社干活的村中老人還有50多位。

          向日葵合作社理事長沈文武介紹,如今的合作社帶動鎮、縣及周邊縣市2000余戶,現有社員280余人,從剛開始的700畝到如今發展中藥材6000余畝,社員增收了,村民生活改善了,笑容也變多了。

          燕崗村只是南陽中藥產業發展的其中一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陽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建設全國優質中藥材種植基地和全國重要的中藥制藥生產基地,推動中藥材產業走向全國。

          天然藥庫 擦亮世界中醫之窗

          辛夷、杜仲、桐桔梗……數百種采自素有“天然藥庫”美譽的伏牛山的中草藥標本,鋪滿仲景宛西制藥展示大廳的數面墻體。

          “曾經的‘小工廠’,到現在一步步成長為大型產業化集團,中行的幫助不可或缺。”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孫元貴介紹,從2005年合作至今,中國銀行一直支持仲景宛西制藥發展壯大,結合企業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通過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添力賦能。此外,中行還提供了日常結算、外匯業務、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滿足了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是企業成長路上的優質“伙伴”。

          南陽艾草產業鏈日趨完備

          踏入藥益寶車間,濃郁艾香撲鼻而來,艾草原料包堆積如山,一排排艾柱、艾絨加工設備隆隆作響,深處的展廳則擺滿艾條、枕頭、護腰等琳瑯滿目的產品。藥益寶負責人劉冰介紹,藥益寶依托電商平臺,帶動本村村民126戶開展以艾制品交易為主的電商業務。“1+1”結對幫扶3個村,64戶貧困戶年實現戶均增收8000元,帶動附近村民30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兩年來,藥益寶創建了“南陽艾”艾葉收購儲存專屬基地,有效保障了企業加工需求和原材料品質;南陽艾草產業鏈日趨完備,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草收購集散地和艾產品生產基地,“世界艾鄉”品牌在中國艾產業發展大會等活動中逐漸被叫響。

          古今貫通 繪就時代文化新符號

          徜徉在仲景養生小鎮,各種醫圣文化碑刻立于此間,將仲景養生觀念亮相于世人面前,讓來此的游客體悟傳統醫藥的神奇力量。

          作為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依托西峽濃厚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打造的仲景養生小鎮,承托著西峽希望向全國傳遞的重點文化之一——仲景養生文化。

          中醫藥社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研習艾灸

          仲景養生小鎮工作人員趙玉玉介紹,每天僅接待游客就約200人,而來此的游客更多是希望可以了解詳細的醫圣文化,得到養生文化的沁養。“醫圣是我們本地人的驕傲,南陽本地人都能聊幾句醫圣的故事,而外地的游客并不了解,我們就以講解醫圣故事為主。”

          藥食同源之說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作為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藥食同源之說的精髓在于“寓醫于食”。

          憑借深厚的養生文化,以及以此建成的養生主題商業街,仲景養生小鎮將以古香古色的“高顏值”刷新西峽旅游線,未來將成為西峽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豫鄂陜三省接合部、城市新區文商旅一體化的重要養生基地,同樣成為一處能夠銘記和鐫刻城市歷史文化的新地標。

          這也將推動南陽中醫藥發展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南陽市打造“兩地一都”和“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作出積極貢獻。

          教化育人 傳承中醫發展根基

          煙云繚繞,艾香撲鼻,身著云色長衫的“小郎中”們手持艾柱熏蒸,輕攏慢捻,神情嚴肅,儼然一副“小神醫”姿態。

          走進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中醫藥特色隨處可見:走廊墻壁上,藥香彌漫,美術學科和中醫藥有機融合。

          “這是結合南陽本土文化,利用各種中草藥的不同色澤、不同屬性進行合理搭配,以中醫藥為‘顏料’,采用粘、貼、拼、嵌等技藝,巧妙地將中醫養生之道與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精心制作完成的‘南陽艦’拼圖。”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小學部副校長蘇琪介紹。

          傳承中醫藥文化,離不開薪火相傳,離不開教化育人。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凝聚畢生心血著就經典名著《傷寒雜病論》,成為“眾方之宗,方書之祖”。2023年,這片土地上的醫者仍遵循著仁厚樸實的行醫之道,“信中醫、學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傳統涵養著中華文脈,醫藥文化在醫圣故里開枝散葉。

          “南陽是醫圣的故里,醫圣精神和醫圣文化刻在每個南陽人、每個南陽學子的骨子里,我們將中醫藥融入教育中,讓孩子不僅在書本上學理論知識,而是去看、去摸、去種植、去采摘、去實際參與中醫藥的每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把中醫藥文化的種子,種進少年的心田。”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小學部校長王建說。

          步入“仲景百草園”,艾草、菊花、射干、紫蘇等幾十種中草藥在陽光下愈發生機盎然,學生們零距離了解中草藥種植的條件、不同中草藥的種植方法等,從“泥土氣息”的課堂中體驗生命活力,一根根“苦藥材”從泥土中露出“身姿”,彎腰撿拾、分級,感受中草藥的神奇和種植的喜悅。

          南陽全方位多渠道弘揚中醫藥文化,堅定不移為“走出去”鋪實路基,耕耘“一節一壇”品牌建設,把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仲景論壇辦得有聲色、有影響;創新中醫藥文化傳播形式,常態化開展“仲景中醫藥文化夜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使中醫藥文化浸潤當地各方面、各領域。

          前不久,南陽印發的《南陽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可謂擲地有聲:打造“全球中醫圣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建設全省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推動南陽中醫藥事業、產業、文化高質量發展。“傳承、創新的目的還是服務于百姓,讓古老的中醫藥發揮更大的價值”。

          掃碼看尋訪視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石闖 宋瑩玉 梁宸瑜 舒晗 蘇立萌/文 唐強/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