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鄭州市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從14日開始,我市進入新一輪雨雪低溫天氣,16日起,受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我市將迎來入冬最冷時段。低溫寒潮會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如何應對?12月14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雨雪低溫對小麥影響不大
據了解,我市小麥面積在220萬畝以上,基本實現一播全苗,當前全市大部小麥處于4葉至6葉期,長勢總體正常。根據日前的農情初步調度,全市小麥一、二、三類苗比例分別為:32.3%、53.6%、12.1%,旺長苗2%,分別比同期增加5.1%、-5.7%、0.3%、0.3%。一二類苗合計比例85.9%,與常年相當。
針對麥播期間土壤偏濕、冬前氣溫偏高的實際情況,我市提前制定印發麥播技術意見、冬前管理技術意見,指導各縣市突出抓好小麥種子包衣、適期播種、深耕耙壓等麥播關鍵技術和鎮壓控旺、施肥促弱、冬灌防凍等冬前管理關鍵措施。
“俗話說‘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總體來說,降雪有利于小麥生長,雨雪過程能夠補充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墑情;持續低溫也能減緩病蟲害冬季繁殖速度,從而起到降低基數和延遲為害高峰期的作用。”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楊科說,雨雪形成的厚雪層對麥田進行覆蓋,相當于給麥苗蓋了一層棉被,既保溫又保墑,有利于緩解低溫對小麥的影響,有助于小麥安全越冬;加之今年底墑較足,預計不會造成大面積嚴重凍害,但對部分長勢偏旺和苗情偏弱的田塊,受凍風險較高。
“冬前管理要以預防凍害為重中之重,通過鎮壓控旺、因苗肥水、科學冬灌等措施,保苗安全越冬。”楊科建議,除了強化苗情監測,更重要的是抓好田間管理,旱地麥田可趁墑追肥,促進麥苗生長;多濕麥田防止田間積水,預防漬害。
同時,及早做好早春麥田管理準備,在氣溫回暖后(日均溫3℃以上),對弱苗麥田、受凍麥田,采取澆水補肥等措施,可畝施尿素8-10kg左右,并配施適量磷鉀肥,促根促蘗,促苗轉壯。也可采取葉面噴肥或噴施生長調節劑,促進新生分蘗生長;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促進灌漿。
應對好寒潮低溫對在田經濟作物的影響
“與小麥不同,低溫寒潮對在田經濟作物有較大影響,為此,我們也專門提出了技術指導意見。”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園藝站站長安冕告訴記者。
針對設施蔬菜,安冕建議,要加固棚室,及時清除積雪;重點要加強保溫,可對設施蔬菜加設二道幕、小拱棚等進行多層覆蓋,注意農膜與蔬菜之間要保持10厘米以上距離;棚室外側四周增蓋多層草苫(簾);可在蔬菜行間用秸稈等覆蓋在畦面上,起到土壤保溫作用。也可使用增溫塊、地熱線、電熱絲、熱風爐、補光燈等設施裝備進行增溫,確保生產果菜類蔬菜的棚室溫度不能低于8℃,短時不能低于6℃。蔬菜
葉面噴灑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水溶液中加蔗糖或植物防寒劑,以增強植株的防寒抗凍能力;低溫寒潮天氣過后,對受冷害或凍害的植株,可噴施含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葉面肥和低溫誘抗劑等促進長勢恢復。
果園如何應對?安冕建議,可采取輔助加溫、凍前灌水、根莖培土覆草、樹干涂白、熏煙增溫、噴防凍液防凍等預防措施;雨雪寒潮來臨時,要采取及時除雪和冰凌、加固設施、整理主桿、樹枝等臨時救災措施。
“一旦出現凍害后,要按照‘小傷剪枝、大傷鋸干’的原則處理樹冠,以減輕進一步凍害,并采取高接或補栽、控制結果量、中耕培土及時施肥等措施來進行補救。”安冕說。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袁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