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與鄭州共“城”長?宜居 | 住“暖心房”圓“宜居夢” 安居樂業托起美好“鄭生活”

          2023-12-2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百姓安居,乃民生之要。今年以來,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始終把群眾住房問題當作頭等大事,以“住房讓人民更滿意”為目標,不斷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安居樂業托起百姓美好“鄭生活”。

          筑巢引鳳 人才來鄭留得住

          老家在濮陽、今年研究生剛畢業的孫夢雨說,她畢業后在鄭州找到了心儀的工作,11月18日在“鄭好辦”上通過申請,成為中原區沁河院青年人才公寓配租人,11月20日下午簽約完就立馬搬了進來。

          與傳統出租屋不同,人才公寓室內是全屋精裝,水電氣暖和家具家電都齊全,真正實現了拎包即住。此外,閱讀區、健身房、書畫室、洗衣區等公共社交空間一應俱全。

          除了娛樂休閑配置,較高的安全體驗也是青年人才公寓受歡迎的因素之一。為了保障人才在此安全居住,沁河院人才公寓住戶在辦理入住時已將人臉信息登記在線,從公寓外抵達房間,不僅要通過公寓大門和所在單元樓入口的人臉識別,還要匹配電梯里的智能“梯控”系統,只有“刷臉”通過之后才能抵達居住人所在的特定樓層,安全指數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軟硬升級 老舊小區換“新顏”

          12月16日上午,走進二七區建設路26號院,平整寬闊的瀝青路、粉刷一新的住房、整齊劃一的車輛擺放,原來設施陳舊、品質落后的老舊小區變成了環境優美、溫馨宜居的美麗家園。

          建設路26號院位于嵩山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多為2000年左右的建筑,設施落后,居住者老年人居多。

          在改造中,二七區堅持以人為本、愛老適老、生態平衡等設計理念。對小區內的設施進行升級,通過雨污分流、改善雨污水排放、接入市政雨污水管網、線纜入地、暖氣管網更換等基礎設施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通過建設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健身設施等,增建紅色文化走廊,提升小區文化氛圍,提供更多社區服務和活動。

          加裝電梯 讓居民上下樓不再難

          “現在我們小區加裝了十幾臺電梯,時不時可以去院子里轉轉,和熟悉的人說說話,有時候也有親戚鄰居來串串門,家中不再冷清。”管城區東明路29號院的王大爺,說起居住單元加裝電梯后的美好生活,滿足感溢于言表。

          管城區一老舊小區內加裝了電梯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方便群眾出行、改善百姓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為回應民生訴求,2018年底,我市出臺《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2020年3月,全市15個區縣(市)均已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在全省第一個實現全市全域加裝電梯的目標。2022年7月,我市又修訂出臺《鄭州市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市域轄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

          鄭州成果

          今年我市人才公寓籌集5萬套

          2023年,我市人才公寓籌集5萬套(間),分配2.8萬套(間)。

          建好人才用房“蓄水池”,讓各類人才在鄭州安居樂業,我市出臺一系列人才公寓配套政策,堅持“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原則,實現消化市場存量、滿足保障人才住房需求的雙贏。

          今年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392個

          我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于2019年正式起步,全市納入中央財政補助支持項目共2548個,涉及10742棟389464戶,建筑面積3539萬平方米。

          截至11月底,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392個,涉及10104棟364322戶,建筑面積3271.34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資金61億元。2024年將持續推進,預計再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38個。

          截至目前已累計加裝電梯1041臺

          幾年來,我市已先后發放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財政補貼資金3624.75萬元,涉及全市264個樓棟單元3000余戶家庭。

          今年前11個月,全市既有住宅已加裝電梯395臺,是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4年多來,年度加梯數量首次突破300臺。截至目前,我市既有住宅已累計加裝電梯1041臺,其中已建成電梯836臺,另有205臺電梯正在和即將施工。惠及全市15個區縣(市)500多個老舊小區1.4萬余戶家庭,使4萬多老舊小區居民徹底告別了“爬樓時代”。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愛琴 見習記者 孫雪蘋/文 馬健/圖


          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

          鄭言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近年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持續集聚、產業加快轉型、環境持續改善,正在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宜游、宜人,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組組數據最為直觀。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中心城區再生水循環利用率達到50.5%,循環利用再生水新增供冷供熱面積330萬平方米;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98.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2%,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無廢公園”“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等城市“無廢細胞”約260個。城市更新有條不紊:起步于2019年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改造項目2392個36萬余戶,累計投入資金61億元,改造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城市安全韌性不斷增強:今年以來持續開展的“鄭點亮”“鄭路平”“鄭好停”等專項治理,維護更換路燈設施4123個,完成道路中小修49.57萬平方米,窨井蓋治理提升56679萬座,盤活、新增、共享機動車停車泊位59.3萬個……

          同時,持續加強城市歷史街區、歷史建筑保護傳承,持續推進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智慧轉型,持續用足“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作用……近年來,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鄭州,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一幅幅生動雋永的實踐圖景,正勾勒出新時代“讓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

          當前,鄭州正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錨定“兩個確保”,開展“三標”活動,推進“十大戰略”,以競進狀態、拼搶姿態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構筑新時代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既有推進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所需,又有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的使命所系,這對我們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需要鄭州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提高城市承載能力,也要不斷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以“人民之城”理念持續繪出“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畫卷。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歸根結底是人的城市,著力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讓人更美好地生活。讓我們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實現高效能治理,我們必能為1300萬鄭州市民打造更為宜居的美好城市、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