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版面報道
1月5日,本報報道了中牟縣居民許愛玲苦干20年還清丈夫治病借的錢的事跡,引起關注。1月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許愛玲家。許愛玲專門向打工的九佰超市請了半天假。對于許愛玲的事跡,超市領導和同事對她欽佩不已。“許愛玲是去年8月來到超市上班的,對工作很負責,不論是分內分外的活兒都積極主動去做,人隨和、熱情,遇到上了年紀的顧客都主動幫著把東西拎到收銀臺處。”超市店長孟愛敏說。
許愛玲正在超市上水果
“我要守住這個家,守住鄉親們這份情”
許愛玲家住中牟縣萬灘鎮三劉寨村南,門前是一條南北大街。聽媳婦說家里要來記者,許愛玲的婆婆佝僂著身子抱來兩條舊氈鋪在地面有冰的大門里,還招呼記者:“走著慢點。謝謝您來看俺媳婦,俺家現在過得好,都是俺媳婦的功勞。”
許愛玲的大女兒吳瓊周六回娘家看望爺爺奶奶和媽媽。吳瓊2013年考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年畢業,現在鄭東新區一家企業上班。“我弟弟現在河南師范大學上大二,妹妹在中牟縣晨陽路學校上六年級。”許愛玲家客廳東墻壁上張貼了20多張獎狀。
三劉寨村退休老教師吳勝仕向記者證明吳瓊所言非虛,“愛玲和文尚(許愛玲的丈夫)是我的學生,他們的子女也是我的學生。我教過他們家兩代人,他們都是我的得意門生”。
2002年吳文尚患癌,許愛玲借錢救命,在三劉寨村前后借了50多家,吳勝仕是其中之一。“我那時一個月工資也就200來塊錢,文尚走了以后愛玲就開始打工掙錢還賬。她前后還了我2000塊錢。我當時說啥都不要,愛玲說啥都不同意,她說賬還完了心就踏實了。”
2003年底,雖經多方治療,許愛玲的丈夫還是撒手人寰。那時,年輕漂亮的許愛玲面臨人生的選擇。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日漸蒼老的公婆和一大筆需要還的債,許愛玲選擇了留下。許愛玲說:“我要守住這個家,守住鄉親們這份情,不能因為我的離開讓借給我們錢的鄉親看不到希望,做人一定要誠信。”
身陷困境,村民的關愛和溫暖紛紛涌來
走進許愛玲一家曾經住過的房子,斑駁的墻壁已經出現大面積脫落,其中一間屋子后墻出現塌陷,承重梁下沉,正下方臨時壘起了磚柱支撐。“房子年久失修,還賬的十幾年間根本沒有能力修繕。”說話間許愛玲已淚眼模糊,“那時候一斤麥子賣六毛多,二畝地種一季麥子才賣1000多塊錢。背著襁褓中的兒子,懷揣著1000多塊錢到開封也就買一盒治癌的藥,取回來不到一星期就吃完了。”
許愛玲的娘家哥哥主動送來2000元錢為其丈夫治病;得知許愛玲的公公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家中并不寬裕的鄰居也主動借出100元錢讓她為公公治病;好心的老教師也自掏腰包為許愛玲解困……許愛玲說,這些人情自己這輩子都難以為報。
一個人的本分和執著,一個村的理解和寬容,都蘊藏著如春水初生般的人情溫暖。
從鄭州到北京,輾轉千里求醫看病,家中的記賬本上記錄著50多家的救命錢,總共11萬多元。
錢還完了,“但人情還遠遠未還完”
“愛玲不容易啊!這種事就是擱在一個男人身上都不一定扛得住。”三劉寨村村委委員許書田說,“為了還賬,愛玲農忙種地、農閑打工,種麥種玉米種大蒜。收入少,開銷大,收不抵支。她公公又身子弱,做過兩三次手術,常年靠藥物維持,連公公看病取藥的錢都是愛玲跑東跑西借的。”
“愛玲是一個善良、堅強的女人。”吳勝仕說,農忙期間,愛玲的公公因年邁體弱無法勞作,在家常常溫飽不定,許愛玲會在中午空閑期間匆忙趕回家為公公帶一個饅頭、一杯溫水,接著自己馬不停蹄地趕去干農活。
“愛玲一家子都是大好人。”三劉寨村黨支部書記吳文奇說,“愛玲的公公原來是俺村的會計,那是全村老少爺們兒公認的好會計。文尚性格靦腆,不愛說話,但是能干,品行善良。兩口子在家里孝敬老人,在村里鄰居和睦。你看看人家愛玲教育的這幾個孩子,品學兼優。”
許愛玲說,吳文奇那些年可真是沒少幫助她,那時的吳文奇不是村干部,是個體運輸戶,手頭有倆活便錢,前前后后借給許愛玲五六千元。“借給她時我就沒想過要她還錢。”吳文奇說,“可是她還賬時比要賬的還急。說實話,接過她的錢我都想哭。”
盡管從未有人主動提及還錢的事,但許愛玲仍堅持還錢。“就算是已經失去聯系的人,我也要想方設法找到,一分不少把錢送到他們手中。”
小錢大愛,歷經20年的苦熬苦干,許愛玲終于還清了債務。在劃掉最后一筆欠款,合上賬本的那一刻,她感慨道:“錢雖然已經還完了,但人情還遠遠未還完。”
生活好轉,主動找到村里退出貧困補助名單
至今,令許愛玲深感遺憾和內疚的是,她沒有保護好那本賬本:雨太大了,老屋房頂漏雨,墻縫滲水,屋子里進水了,賬本找不到了。
對于鄉親們無私的幫助,許愛玲內心充滿了無限感激。許愛玲說還應該感謝黨和政府,丈夫去世后,她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經濟上獲得了很大支持。“現在俺公公被村里安排在村口街頭掃地,一個月能有七八百塊錢的工資”。
2015年,她把外債還完并修葺了10多年漏雨的房子,主動找到村里退出了貧困補助名單。
新家是兩層樓房,墻壁通體白瓷磚,院子里種了3棵杏樹、1棵核桃樹、1棵桃樹、1棵石榴樹,還有菊花和冬青。她說:“俺娘(婆婆)喜歡吃杏和桃子。”
對于子女的愛護和教育,許愛玲有自己的理解:“生活再難,對子女的教育不能有絲毫懈怠,勤奮學習、孝敬老人的好習慣從小就要養成。”
人無信不立,“許愛玲是萬灘鎮道德模范選樹的一個縮影”
每天早上5點,許愛玲就起床做飯,自己吃過后把飯菜蓋好叮囑公婆記得吃飯和吃藥,然后匆忙騎電動車到30里外的綠博家苑九佰超市上班。她主要擔負超市蔬果區域的理貨。因常年打工患上了腰間盤突出,許愛玲頂著勞累的身體穿梭于人流之間。“年紀大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她說。
“人無信不立。許愛玲是萬灘鎮道德模范選樹的一個縮影。”萬灘鎮副鎮長賈曉蕾說,近年來,萬灘鎮始終把選樹先進典型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著力點,積極開展以選樹“道德模范”“鄉村光榮榜”“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為代表的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傳遞群眾身邊正能量,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朝暉 通訊員 劉月鳴 趙曉彤 徐少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