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電話都快被銀行信貸經理打爆了,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相關信息,只要稍微流露出貸款意向,就能被‘熱情對待’。”市民崔苗苗女士向記者說道。
近期,還有不少市民反映接到了銀行消費貸產品利率優惠的短信和推銷電話,甚至有銀行宣傳的消費貸利率已降至3%以下,達到了2%多。具體情況究竟如何,記者近日對鄭州多家銀行消費貸產品進行了梳理。
消費貸優惠利率最低降至2.88%
春節臨近,為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金融需求,多家銀行再度掀起新一輪消費貸利率優惠活動。
“網捷貸最高可貸30萬元,純信用、無抵押,1~3年期(含)利率在同期LPR基礎上再降5BP(年化利率3.4%)。”農業銀行鄭州分行為合理滿足“雙節”期間市民大額消費需求,針對部分企業員工推出了最新優惠政策。
“我們行的惠民貸產品,最低利率可達3.24%,最高可貸80萬元,還款方式可以選擇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等額本息、等額本金等方式。”交通銀行鄭州某支行工作人員介紹道,但是這種利率較低的大額消費貸,往往設有一定“門檻”,只針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上市公司、國企等優質單位的員工發放。
記者通過登錄浦發銀行手機銀行,查詢到該行2024年1月1日至2月8日,客戶可在手機銀行貸款專區領取一張一年或三年浦閃貸六五折年化利率(單利)優惠券,在線辦理浦閃貸消費貸時,利率最低降至3.0%。
此外,平安銀行的白領貸,優享客戶用券后年利率(單利)低至2.88%起,額度最高達100萬元,純信用貸款,可以隨借隨還。
通過梳理,記者發現鄭州多家國有銀行的消費貸產品其年化利率均在3.5%左右,股份制銀行中,有個別銀行利率低于3%。另外各家銀行支持還款的方式大同小異,多為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等額本息還款,比如貸款30萬元,貸款期限5年,利率3.5%,利息總金額5.25萬元,還款總金額35.25萬元。
河南某本土銀行的信貸專員告訴記者,年前要辦理消費貸的客戶人數一般比較平穩,過完年之后,就會出現辦理消費貸的小高峰,消費貸優惠利率政策應該會持續到年后,至于什么時候優惠利率的活動結束,該工作人員稱并未接到通知。
近兩年來,銀行消費貸“價格戰”輪番打響,貸款利率一降再降,“卷”成了“白菜價”。不僅是一些國有大行和全國性的商業銀行,很多地方性銀行也加入了戰局,且大部分銀行的消費貸產品可以做到實際年化利率低于3.5%,但每家銀行對貸款都有相應的門檻,并非誰都可以享受高額度、低利率優惠。
為何消費貸越來越“卷”
今年銀行之間的消費貸業務“內卷”程度,與多種原因息息相關。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已經跌至1.74%,比2022年底降低17個基點,比2021年末降低34個基點。
相關機構人員表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走勢近兩年在特定時期都有所下滑,各家商業銀行會根據自己的資金成本、風險等因素在LPR的基礎上通過加減點來報價給不同的客戶。而LPR的持續走低顯示出了央行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逆周期的信號,這就使得消費貸的基準利率下行,最終商業銀行對外的報價也會有所下降。
另一家銀行個貸中心人士則認為,銀行降低消費貸利率,一方面是為了響應減費讓利的政策,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做好客群細分,對優質個人客戶提供更符合其風險實際的貸款利率,從而增強自身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一面是銀行機構資金面較為充裕,一面是當前環境下居民消費支出謹慎。面對這樣的“雙刃劍”,各大銀行只得在消費貸利率上,進一步下探消費貸利率空間,做足吸睛政策優惠,用來刺激居民消費的意愿。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表示:“不排除2024年銀行存款利率進一步下探的可能,因此促進消費貸政策落地,并延長貸款時間,有助于銀行在特定期限內穩固利潤比,不會受存款降息的影響,因此加劇了銀行機構對此類用戶的爭奪戰。但就目前情況看,確實會存在用戶貸款意愿不強的情況,客戶對借貸操作都比較謹慎,不想背負過重的還款壓力。”
銀行不能一“卷”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消費貸利率的下探會刺激經濟復蘇,但“價格戰”過度所帶來的風險也是不能忽視的。
多位銀行人士認為,利率3%左右已經是消費貸的低點,銀行也在平衡消費貸降價和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過度低價容易造成部分客戶過度負債,同時若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形成不良負債,也會對銀行業績產生影響。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消費貸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消費者成本,刺激消費信貸需求和支出。但消費貸利率下降,對銀行凈息差有一定影響,過低的消費貸利率,容易導致出現跨市場套利,引發部分消費過度,并可能催生局部資產泡沫風險等,不利于銀行業務風險管理。
對銀行來說,要規避風險,做好良性競爭。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建議,銀行應建立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確保貸款資金用于真實、合理的消費需求,避免過度消費和風險傳導。設置合理的貸款額度和期限,可根據借款人的收入狀況、還款能力等因素,合理設定貸款額度和期限,避免借款人因過度消費而導致的還款風險。同時,加強對貸款資金使用的監控,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加強貸后回訪、定期審核借款人還款情況等。
“銀行還應加強消費者教育,提高借款人對消費貸風險的認識,引導其理性消費。同時,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維護市場秩序,防范金融風險,遵循公平競爭原則,與同業共同維護市場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共同推動消費貸市場的健康發展。”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說道。
對于居民本身而言,貸款要結合自身的財務狀況、還款能力等方面量力而行。同時,對于相關監管部門來說,如何讓貨幣政策的實施達到預期的作用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事情。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謝寬 宋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