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抓手、讓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穩續社區基金、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將服務對象轉變為社區事務參與者……1月25日,由鄭州市委社治委主辦的鄭州市優秀社區書記分享交流會(2024年第1期)舉辦,來自全市各縣(區)的10名優秀社區書記分享社區治理經驗,并與參會的其他社區書記互相交流、碰撞思維,共同探尋社區治理新思路、新舉措。
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在分享交流中,每位社區書記都提到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鄭東新區如意湖辦事處綠城百合社區書記張明說,綠城百合社區在社區治理中,特別注重黨員隊伍的建設。據張明介紹,綠城百合社區通過成立單元黨小組,開展黨員亮身份、黨員聯戶及黨員先鋒志愿服務等活動,設立積分管理,制定獎勵措施,不斷激發黨員帶頭作用。同時聯合區域黨建成員單位開展共建聯學,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我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打造了黨員紅色陣地,以‘社區星級樓組苑’‘紅色青春黨建苑’為黨建核心品牌,把黨員服務與居民需求聯系起來。”金水區北林路街道廣電社區書記邵靜說,為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廣電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并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問民需、聽民聲、匯民意,最終實現小區道路“白改黑”、弱電“上改下”、雨污管網分離等,并重點解決了電梯和暖氣加裝等問題。
做實做優網格化服務管理
“我們社區依托6個三級網格,43個微網格與117個單元網格,搭建了‘紅色議事廳’議事平臺,讓樓院環境衛生、物業管理服務、安全隱患等居民痛點問題,在有商量、有監督、有支持中得到有效化解。”管城回族區西大街街道平等街社區書記張斌說,平等街社區是管城區網格化基層治理的排頭兵,目前已全面滲透智能化元素,通過信息數據化,圍繞智慧安全、智慧養老、智慧停車、事件上報辦理、微網格發動等模塊,社區工作開展更加得心應手,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也大幅提升。
把網格化服務管理做實做優,鞏義市新華路街道貨場路社區則探索出了把積分管理與網格化治理相結合的模式。該社區書記趙彩玲介紹,貨場路社區通過搭建微平臺、成立微組織、促進微行動、完成微項目、實現微心愿的“五微”服務,大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其經驗做法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肯定和周邊縣市區的借鑒學習。
強化資金保障 穩續社區基金
面對資金保障這個“硬杠桿”,中牟縣青年路街道綠云社區書記雍慧鑫說,綠云社區積極發展社區合伙人機制。“我們首先聚攏合伙人,定期組織轄區企業商戶低償舉辦集市,同時培育‘一朵云’惠民教育服務,通過共享房屋,實現各類興趣班半價收費。去年,我們實現收益15600元。”雍慧鑫說。
航空港區鄭港辦事處錦繡翠園社區書記湛國強則介紹道,錦繡翠園社區多渠道發展社區經濟,保障社區基金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他說,他們首先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將集體收入新增部分提取5%注入到社區基金。此外,通過利用閑置資源、打造創客直播間等方式進行創收,各項收益皆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注入社區基金。“多種社區經濟發展方式,保證了社區基金每年不低于50萬元的可持續性。”
緊緊依靠群眾 群策群力
“社區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社區工作必須緊緊依靠群眾,是所有社區書記的共識。二七區建中街街道永安社區書記喬賀說,永安社區創新議事形式,讓居民由過去“只提問題的旁觀者”成為“建設性意見的提出者”。“我們從居民關注的身邊小事入手,發動居民參與到問題分析、情況調查、對策尋找、動手解決等各環節中,通過打造特色社區文化,培養居民的議事協商意識,激活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
金水區經八路街道省委社區也十分注重用群眾智慧解決社區難題。該社區書記曹淑花介紹道,為解決社區衛生、噪音等環境問題,她帶領社區人員多方走訪,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召開十余次懇談會,征集意見建議三十余條,真正把問題解決到群眾急需處、解決到群眾心坎上。“同時我們也通過老黨員號召身邊具有專業知識的居民成立聊天室,及時化解各種矛盾,讓小事不出樓院,大事不出社區。”曹淑花說。
分享交流會結束后,參會的社區書記均表示收獲滿滿、受益匪淺。上街區峽窩鎮博文社區書記王新慧說:“今天聽了十位社區書記的分享,確實學到很多。每個社區情況不一樣,我們要學習其他社區優秀經驗做法,但也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出適合自己社區的治理方法。”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李宇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