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城市版圖上,二七塔商圈猶如一塊獨特“拼圖”——它以二七塔為中心,北至金水路、南至菜市街、西至銘功路、東至順城街,橫跨二七、金水、管城三區,涵蓋5個街道辦事處,3.17平方公里土地上聚集著22個大型商業體、9420家商戶,商業面積超80萬平方米,全年客流量超9000萬人次。這片被譽為“全市治理最復雜區域”的百年商脈,如今正以“黨建+網格+大數據”的創新模式,將曾經的“矛盾交織地”繡成“智慧治理樣本”。
二七塔商圈專屬網格協同治理中心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進行巡查
各部門協同搭建起 “跨域治理數字中樞”
“過去各區域管理分散,問題發現滯后、解決缺乏協同,治理效能大幅降低。”二七塔商圈專屬網格協同治理中心專班負責人馬九嵩的感慨,道破了昔日治理困局。如今在全市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大背景下,二七塔商圈由市領導牽頭成立專屬網格聯合黨委,組建包含11家市直局委、三區五辦一中心在內的專屬網格工作組,選派23名業務骨干成立工作專班,搭建起“跨域治理數字中樞”。各部門通過數字化平臺實時共享問題清單,哪家商場消防通道堵塞、哪條街共享單車堆成“小山”,數據一“冒泡”,相關部門立即“接單”。自專屬網格建立以來,已協調解決1.5萬件民生小事。
二七廣場的秩序和環境得到提升
“1355”思路為商圈治理賦能
二七商圈蝶變源于“1355”治理思路: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緊盯平安有序、拉動消費、創新發展三大目標;建立聯席會商、應急保障、協同治理、爭議解決、多元融合五項機制,破解安全風險高、交通秩序差、管理難度大、矛盾化解難、發展瓶頸多五大難題。聯席會商機制統籌多方破解難題,成功解決地下雨污水管網反涌歷史頑疾、規范網紅直播亂象、協調專屬網格建設重大問題。應急保障機制依托智能系統應對大客流,有效提升立體巡防效能、強化“警格+網格”協同聯動、確保重大活動安全有序。協同治理機制破解跨區權責壁壘,高效化解交界地帶推諉扯皮、提速處置網格事件、深化多部門協同模式。爭議解決機制明晰權責、統一執法,根治流動攤販“打游擊”頑疾、科學劃定疏導點規范經營、厘清并落實跨區管理責任。多元融合機制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整合黨組織與黨員先鋒作用、帶動商戶共建共治、盤活商圈資源激發商業活力。
建立專屬網格立體巡防“一張圖”
重要節點考驗應急智慧。2025年跨年夜,60萬人次涌進二七廣場,商圈迎來“智能治理大考”。“我們把公安‘藍’融入黨建‘紅’,建立專屬網格立體巡防‘一張圖’,依托多部門協同治理體系,實現資源一網匯集、要素一圖展示、指揮一鍵處置。指揮中心通過九宮格大屏精細感知客流態勢、力量分布、風險點位等數據。”馬九嵩介紹,現場指揮部高效整合公安、應急、消防、交通、城管等多方力量,基于“協同作戰+圈層防控”策略,梯次部署人員,實施道路分控、入口封控等主動管理措施。活動結束后,調度多種交通工具快速疏散滯留人員,全程實現安全有序,充分彰顯應急機制的實戰效能。
日常治理中,協同治理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針對車輛違停占道問題,商圈深挖內部資源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1000余個,并通過聯合執法打擊黑車、設置硬隔離欄規范機、非車輛通行秩序;建立公安、城管、巡防、民政部門聯動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機制,實現治理溫度與力度并存。“警格+網格”雙融合及“十戶聯防”機制,使接警數下降28.3%,矛盾糾紛降14.8%,顧客滿意度從83%升至99.5%。
“柔性智慧”管理為商圈注入市井活力
在流動攤販管理中,“柔性智慧”成為破題關鍵。過去三區五辦交界處流動攤販較多,不好管理。如今,網格專班繪制4張“邊界作戰圖”,秉持“寧可交叉重疊,絕不失控漏管”原則,通過“劃區+服務”設置5處97個流動攤販疏導點,實現規范經營與民生需求的平衡,占道類投訴同比下降90%。“就像傳統老街西大街,曾經是治理‘頑疾’,現在我們網格專班統籌規劃,統一劃定攤位、引導規范經營,不僅讓昔日雜亂的攤點變身衛生整潔的網紅打卡地,更讓曾經的‘牛皮癬’蛻變成充滿煙火氣的‘亮點’,為商圈注入了實實在在的市井活力。”專班成員王方介紹道。
“現在商圈環境好了,商場客流明顯提升,經營活力越來越足。”蘇寧易購鄭州德化街店負責人陳付培的感慨,折射出商圈的蛻變。二七商圈早、晚高峰擁堵同比下降25.3%,依托“首店經濟+24小時經濟”模式,商圈成功盤活11萬余平方米閑置樓宇,營業額同比增長21.3%,游客平均駐留時間延長1.8小時,夜間經濟規模同比增長210%,實現治理效能與商業活力的雙向提升。
記者 劉偉平 朱翔宇/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