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風物鄭州丨碧沙崗公園:會呼吸的“城市客廳”

          2025-06-3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碧沙崗公園景色

          在鄭州西郊人的記憶中,碧沙崗公園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園內古木參天,草坪如茵,繁花似錦,歷史的滄桑與園林的靜美融合,成了一處獨具特色的休閑勝地。它不僅是鄭州最早的三大公園之一,更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北伐戰爭主題紀念公園。作為鄭州城市發展和生態變遷的見證者,它與一位歷史名人有著不解之緣。

          碧血丹心殷黃沙

          “馮軍北伐護中華,氣壯山河血染沙。埋骨何須桑梓地,豐碑高聳耀天涯。”時光回溯至20世紀20年代,碧沙崗公園所在地是一片黃土崗,因而被人們稱為“白沙崗”。

          在1922年直奉戰爭和1926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將軍為紀念陣亡將士,在此建造北伐陣亡將士墓地,因此也稱“老馮義地”。陵園于1928年3月動工,8月竣工。馮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黃沙”之意,親筆題名“碧沙崗”,并以石雕刻嵌于北門之上。陵園內修有烈士祠、三民亭、石橋、水池和中山公園。1994年,建起“北伐戰爭紀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聶榮臻元帥1991年題寫的“北伐陣亡將士永垂不朽”。1956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將此地改建為公園,1957年5月1日正式向市民開放。

          忠魂伴花景色新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碧沙崗公園已成為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占地面積23.7萬平方米,綠地率86.8%,綠化覆蓋率94.3%,有木本植物66科128屬238種,年接待游客達900余萬人次。

          在保留原有陵園規則式設計的基礎上,圍繞中軸和主環路建有木蘭園、棕櫚園、牡丹園、沉香園、月季種植中心、海棠筱苑、海棠品種園、靜馨園等9個專類園區,形成了“一軸一環九園”的景觀布局,構建了專類園、游樂園、健身園、休閑廣場四大功能區域。

          東北區域的木蘭園占地1.1萬平方米,白玉蘭、廣玉蘭和馬褂木等20多個品種木蘭科植物分布于此。

          公園東南的沉香園,水面幽靜,園內廣植香氛植物,人行其中,常會因找尋不到香味來源而產生香氣源自水底的感覺,故而得名。

          南門東側的柘園,占地6000平方米,黛瓦、粉壁、透窗、景墻、花房、景石、瀑布,古樸淳厚的盆景,逢重大節日免費開放。公園西南區域,穿過一排高大綠植,占地1.6萬平方米的棕櫚園別有洞天,大片草坪宛如綠毯,卵石游路蜿蜒,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牡丹園位于西門南側,占地1.5萬平方米,栽植牡丹60余個品種7000余株、芍藥20余個品種4000余株。

          曾經風靡一時的溜冰場,已改造成古典園林風格的靜馨園,透景的漏窗、參差的疊石、小橋流水,宛若一幅江南園林畫卷。

          有“國艷”美譽的海棠,也是碧沙崗公園最具浪漫色彩的園林景觀。碧沙崗公園全園海棠達60多個品種10000余株,是河南省種植品種、數量最多的海棠品種專類園,每年3月、4月間,海棠大道花枝蔓延,如霞似錦,這里已成功舉辦16屆鄭州市海棠文化展,碧沙崗公園因此獲得全國最佳植物專類園稱號。

          古樹名木是碧沙崗公園珍貴的生態資源,公園現有雪松、櫻花等名木8株,樹齡50年以上側柏、刺槐等古樹后備資源565株。

          “城市客廳”添活力

          靜謐的茶社內,茶客們賞花品茗,青花瓷杯里茶湯續了又續;新穎的文創店,人們欣賞著烙上時代印記的文創產品,面對今昔變遷的生活感慨萬端;自助售賣機前,健身達人掃碼購買飲料,再不必擔心出汗后補水不及時。

          近年來,全國“公園+”方興未艾,碧沙崗公園作為市園林局確定的“公園+”試點園區,向多元業態發展,推動生態空間與城市公共生活有機融合,打造融合休憩、社交、體育、文化體驗的“會呼吸的城市客廳”,為市民逛公園帶來新體驗。

          此外,碧沙崗公園對園內老舊建筑進行功能性更新,引入海棠藝術館等文化休閑業態,形成“生態+文化+消費”的創新模式。生態福祉,在這里已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活詩意。

          松濤竹韻間,老人奏樂孩童戲耍,海棠花影下,麗人拍照雅士賞花……從荒蕪的“白沙崗”到繁華的碧沙崗公園,恰是烈士熱血化成的盛世圖景。作為城市繁華與自然之間的生態交錯帶,歷史與未來的連接點,碧沙崗公園正在“+”出鄭州人的幸福生活圈。

          本報記者 裴其娟 陶然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