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周末,幾大外賣平臺發放巨額優惠券,引發用戶瘋狂下單,系統崩潰、商家崩潰、騎手崩潰的“三崩”現象接連上演。看似熱鬧的“外賣大戰”,實則暴露了互聯網平臺行業深陷內卷化的殘酷現實。
眾所周知,我國正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近期從上到下,都在聚焦“反內卷”。互聯網外賣平臺選擇此刻“頂風作案”并無多少現實意義。因為一旦價格戰開打,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其本質是雙方都試圖通過短期讓利搶占市場份額,并企圖“卷死”對方后再提價。這種短期行為的結果是參與商家不掙錢,整個行業被迫跟隨降價,很可能陷入“降價—虧損—再降價”的陷阱。
歷史早已經證明,企業單純依靠價格戰無法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互聯網外賣平臺也不會例外。或主動或被裹挾參與進來的商家,在這場內卷中成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品。一小時300單的“盛況”背后,是奶茶店員工邊做邊哭、數十杯奶茶被浪費的現實。當訂單量遠超商家承受能力時,服務質量必然下降——配送延遲、系統崩潰等問題接踵而至。并且,短期爆單可能扭曲商家的經營決策,為應對可能的“爆單”而過度備貨,結果平時卻門可羅雀;為維持低價而壓縮品質,最終失去回頭客。內卷化的競爭讓商家失去了定價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能在平臺規則下疲于奔命。
拋開奶茶喝多了是否有損健康的問題,大部分客戶因等待時間過久而無法下單,唯有小部分消費者獲得了實惠,但只靠這部分客戶,顯然什么行業也發展不起來。大部分消費者并沒有真的從價格戰中獲益。當“0元購”成為常態,誰還會為品質和服務買單?
至于參與配送的外賣小哥多掙的那部分收入,是以更高強度的勞動和交通違章(比如逆行、闖紅燈)為代價得來的,騎手面臨的健康風險與安全風險大增。騎手需要的是更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勞動保障,而不是短暫的曇花一現的日入數百。內卷消耗了大量資源卻未能創造新的價值,本質上是一種零和游戲,整個外部效應實為負值。
互聯網平臺內卷的真實意圖,也許高盛的分析一針見血:外賣大戰的真實目標是獲取流量入口,而非外賣業務本身盈利。但就事論事,要打破內卷魔咒,需要建立新的競爭維度。對互聯網平臺而言,與其補貼換流量,不如投資冷鏈物流、食品安全、智能調度等,修煉真功夫;對商家而言,與其被動接單,不如深耕產品差異化。更重要的是,整個行業需要從“流量思維”轉向“價值思維”——通過提升效率、優化體驗、創新模式來創造真實價值,而非簡單粗暴地“卷”價格、“卷”速度、“卷”數量。內卷沒有贏家,創新才有未來。畢竟,商業的終極目標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創造價值。
據《南方都市報》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