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7.24鄭州晚報民生周刊 | 鄭州南站建設進入新階段

          2025-07-2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全線首座承臺澆筑完成

          新建鄭州南站建設邁入新階段

          新建鄭州南站樞紐功能區劃分

          施工現場

          本報訊(記者 張倩 文/圖)7月21日凌晨2時23分,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成功澆筑,新建鄭州南站及相關工程全線首座承臺澆筑順利完成,標志著新建鄭州南站及相關工程建設進入新階段,為后續工程快速推進奠定了基礎。

          新建鄭州南站及相關工程范圍主要包含:新建南陽寨至鄭州至鄭州南至小李莊南線路所新建三四線工程、新建隴海外繞線工程、新建大關莊聯絡線工程、改建鄭州站及鄭州動車所工程、新建鄭州南機務折返段、客車段和客整所工程以及樞紐內相關既有(專用)線路改建工程。

          新建鄭州南站項目是鄭州樞紐能力提升項目。建成后,它將作為樞紐主要客運站承擔樞紐大部分普速客車作業并兼顧部分動車作業;隴海外繞線主要承擔京廣線貨車及隴海線普速車流,為樞紐內主要客貨運通道。

          此次澆筑的承臺為京廣線鄭州南站特大橋39號承臺,總混凝土方量115立方米,歷經5個小時一次性澆筑完成。

          京廣線鄭州南站特大橋工程屬于新建鄭州南站相關工程中涉及京廣客車線(雙線)的新建和改造部分,全長1013米,計劃澆筑2343根鉆孔灌注樁,建設283個承臺和681個墩身。

          橋址區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地層中粉土、粉砂、細砂層較厚,地質條件復雜,且鄰近既有鐵路線,對施工技術和安全質量管理提出了極高要求。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南站工程建設指揮部聯合中鐵四局等參建單位,多次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從原材料選擇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再到現場施工各環節,均嚴格執行高標準。

          為確保施工安全,針對施工現場鄰近既有鐵路線、鐵路來往列車頻繁現狀,參建各方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嚴密的安全防護網絡,在施工現場兩端7公里處安裝了來車報警裝置,提前預報鐵路來車情況;采用智能影像監控系統實時監控現場動態,確保施工生產和鐵路行車安全。

          鄭州南站及相關工程建成后,將銜接8個方向的鐵路干線,形成“站城一體化”綜合樞紐中心,實現鄭州鐵路樞紐“四主多輔”戰略布局,帶動鄭州南部核心區0.5平方公里站城一體開發,輻射建設周邊30平方公里產業園區,承載起中原地區更廣闊的發展夢想。



          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正式發布

          新賽道涌現??新職業勃發

          “魅力重慶”常態化無人機燈光秀團隊成員——無人機飛行工程師對無人機進行執飛前檢查 新華社發

          7月2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了第七批新職業,包括養老服務師、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等17個新職業,智慧倉運維員、旅拍定制師等42個新工種,并調整變更了9個職業(工種)信息。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累計發布了110個新職業。

          此次發布的新職業有何特點?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到被認定和“官宣”,新職業要經過哪些流程?從事新職業的勞動者,如何在工作中實現個人夢想?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

          職業發展路徑:更廣闊、更多元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睡眠健康管理師……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大批新職業產生,不僅有利于維護勞動者發展權益、促進技能增收,更有力推動社會生產發展進步。

          對于此次發布的新職業和新工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這反映了新質生產力創造的就業新賽道,見證了高品質生活催生的就業新空間。

          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累計發布了110個新職業。發布這些新職業,不僅能夠清晰定義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崗位及技能要求,為技術應用落地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明確的技能人才需求,還有利于激活創新動能、塑造發展優勢。

          同時,新職業的發布,也有利于識別市場急需的新崗位,引導政府、學校、社會機構及時調整方向,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設置與職業需求銜接,有效提升勞動力供需匹配效率。

          新職業如何產生?據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每年向社會公開征集一批新職業信息。據了解,近兩年收到的新職業建議書每年都在400份左右,是兩年前的2倍多。其后還有專家評審論證、征求意見和公示、審定和發布等環節。

          成為新職業,還要滿足一些基礎條件,比如該職業不能與已有職業高度相似,不能是臨時性、公益性等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的非職業性活動,而且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要求。此外還有“加分項”,在新職業評審論證過程中,評審專家會從社會性、穩定性、群體性、技術性及獨特性等角度,對申請設立的新職業給予相應的分值。

          此次發布的新職業和新工種有何特點?王曉君介紹,主要體現為3個“新”。

          新技術驅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催生了大量數字新職業、新工種。比如,此次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還有之前發布的人工智能訓練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等,都是在新技術浪潮中應運而生的。

          新業態催化。新業態的發展正在深刻重塑就業市場,催生出一批兼具技術含量與時代特色的新職業、新工種。比如,隨著無人機規模擴大、應用場景拓展,相關崗位需求持續增加。此次發布的新職業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

          新消費孕育。人們對生活品質、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新消費催生新職業、新工種。王曉君舉例說,此次發布的室內環境治理員、睡眠健康管理師、旅拍定制師等新職業新工種,就集中于現代服務領域,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在其中挖掘新機遇,尋找就業創業機會。

          “新職業和新工種讓勞動者有了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一些領域人才缺口依然較大。新職業發布后,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加強新職業培訓和評價工作,引導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與社會發展同步。”王曉君說。

          養老服務師: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床椅轉移、平地行走,由‘需要部分幫助’變為‘可獨立完成’。余大爺,進步不小!”上午9點,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多福樂居養老服務中心,護理部主任馬迪一邊在老年人能力評估表上勾畫,一邊為住院老人余大爺點贊。

          馬迪是一名養老服務師,2018年從遼寧何氏醫學院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并考取了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工作以后,她又先后參加了行業協會、民政部門等舉辦的認知障礙照護培訓、護理職業技能培訓、老年人能力評估培訓等,專業技能不斷提升。

          余大爺從入院到護理,馬迪都全程跟進。80歲的余大爺患有認知障礙,今年3月在家中不慎跌倒,加大了家庭護理的難度。接到家屬的需求信息后,馬迪上門對余大爺進行了能力評估。根據老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狀態、感知與溝通、社會參與四個維度的綜合情況,馬迪建議余大爺到機構養老,將護理等級確定為三級。

          馬迪進一步為余大爺制定了詳細的護理計劃:通過園藝療法疏導情緒,鼓勵老人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值班人員加強觀察,避免老人跌倒和走失……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余大爺已經能自行下床活動,睡眠作息也逐漸變得規律了。

          制訂照護方案、定期評估照護服務質量、研究制定照護管理規范……馬迪每天的工作很充實。“養老服務職業逐漸從生活照料向專業服務升級,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尊重和認可,我的工作價值感也更高了。”馬迪說。

          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助力中國商品銷往全球

          傍晚5點多,廣東省廣州市樂酷兒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浩飛剛剛起床。作為一名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日夜顛倒是他的工作常態。

          “這個星期要開發30種新產品。”鄭浩飛的辦公桌上,擺放著4部手機和4臺電腦,顯示著不同項目進展和平臺反饋。“一名好的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需要有較強的選品、運營、數據分析等能力。”鄭浩飛說。

          點開新品頁面,鄭浩飛開始瀏覽評論區,通過點贊率和留言等,分析銷售狀況和消費者反饋。哪些顏色更受歡迎、哪些服裝的尺寸需要調整……鄭浩飛結合消費者反饋和流行趨勢,將意見發送給工廠,進行產品優化。

          抓爆款,則更需要敏感度。“這款金屬腰鏈的實時單量和流量都在上漲,這就是成為爆款的信號。”鄭浩飛指著電腦屏幕說,“如果出現爆款,當天就要提醒合作工廠關注,盡快滿足市場需求。”

          在鄭浩飛看來,做好跨境電商運營,需要及時了解海外市場變化趨勢。平時,他要基于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數字化工具、用戶反饋和市場信息來及時調整產品和運營策略。同時,他也會關注平臺近期推廣的市場活動,讓有潛力的產品參加活動,促進銷量增長。

          “做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讓我的認知更加國際化,對于生產銷售各環節的把控能力也提高了。”鄭浩飛說,近年來,我國企業跨境電商出海速度和產業覆蓋面都提升了很多,企業對專業運營管理師的需求激增,自己對未來職業發展空間很有信心。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讓無人機飛得順、飛得穩

          “嗡——”位于重慶沙坪壩區的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空,一架多旋翼無人機正在執行急救藥品運送任務;與此同時,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平頂山院區上空,另一架多旋翼無人機也在降落,它將從重慶市血液中心取回的急救用血送至醫護人員手中。

          此時,執行這兩個飛行任務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廖東,正坐在數十公里外的重慶琺斯通航科技有限公司運行監控中心,通過大屏幕全程監控無人機的飛行航線和運行情況。

          廖東今年22歲。大學畢業后,他考取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無人機駕駛執照。2024年7月,廖東入職目前的公司,并順利通過了“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崗前培訓。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和無人機駕駛員不一樣,干的不是‘單兵突擊’,而是‘運籌帷幄’。”廖東說,不同于傳統“一人一機”模式,飛行規劃員往往需要通過地面控制臺實時操控多架無人機。“我會提前用算法‘畫’好飛行航線,但如果遇見信號波動、極端天氣等,就要在后臺介入接管。”廖東說。

          “既要飛得順,更要飛得穩,這考驗著規劃航線的能力。”廖東說,在航線及起降點周圍尋找合適的備降機場;進行信號測試,避免大風、降雨、電磁等干擾;通過現場勘測、實地演練等驗證航線安全……經過多個環節,一條航線才能正式過關。從配送藥品到運輸血液,截至目前,廖東已安全執行了200多架次飛行任務。“可以幫助城市治理、物流配送、應急響應等提升效率,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廖東說。

          據《人民日報》




          我省醫聯體內醫療機構 檢查結果今年年底實現互認

          本報訊(記者 王紅)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有效減輕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費用負擔,我省出臺方案加快推進全省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今年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檢查檢驗項目互認。

          按照省政府出臺的《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攻堅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檢查檢驗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30項。同時,要積極擴大參與互認醫療機構數量,完善省、市級醫檢互認平臺功能,實現檢查檢驗結果跨地區、跨醫院、跨時空調取,支持保障醫療機構高效開展檢查檢驗結果線上互認工作。

          《方案》明確,要有序增加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綜合考慮全省疾病譜變化、當前檢查檢驗結果同質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因素,有序遴選新增結果相對穩定、費用較高、對疾病診斷治療短期影響不大、適宜推廣的項目納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要積極擴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要推動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間、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間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指導醫聯體各成員單位間和有對口支援關系的醫療機構間結合實際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鼓勵引導社會辦醫院積極參與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按照計劃,我省要持續完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功能,完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支持政策。規范整合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支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信息化建設,推動省、市級醫檢互認平臺推廣應用。


          解讀“防暑降溫”“伊蚊叮咬”等熱點話題

          健康安全度夏有“涼”方

          大暑已至,濕熱交蒸,養生防病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科學防護可化“危”為“機”。

          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多位專家圍繞“伏天曬背”“肝病調理”“防暑降溫”“伊蚊叮咬”等熱點話題,為公眾送上一份貼心的“健康錦囊”。

          曬背有講究——

          大暑季節,氣候炎熱,是“養陽”的好時節,“養陽”方法層出不窮,曬背是其中之一。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張振鵬提醒,曬背雖有益,但并非人人適合。體質弱、高齡、皮膚對紫外線過敏者,陽氣偏盛或陰虛陽亢體質人群,以及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曬背后易上火,應避免。

          哪些人適合“伏天曬背”?張振鵬說,對于平日表現為畏寒怕風、怕涼的虛寒體質者可適當曬背,但需注意選擇合適的天氣和時間段,避免在天氣炎熱、陽光直射的情況下久曬;掌握好曬背時長和頻次,先從5至10分鐘開始嘗試,慢慢適應后可逐步增加至每次15至30分鐘,每周2至3次即可;曬后避免直接洗冷水澡,也不要直接吹風扇、空調冷風或進入溫差大的空調房,讓體溫自然恢復;曬背后應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喝冰飲。

          護肝需辨證——

          天氣炎熱,人們火氣易旺,易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煩躁易怒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

          “肝病患者可根據癥狀辨證養生,養肝護肝。”張振鵬建議,平素口苦、心煩、目赤頭痛、易發火者,可用梔子、荷葉等沖服清肝飲;平素心煩不安、胸脅脹悶者,可取玫瑰花、白梅花等沖服花麥茶,疏肝理氣;平素食欲不振、容易腹瀉、疲勞者,可取茯苓、山藥沖服健脾茶。還可以采用中醫“冬病夏治”的穴位貼敷,起到疏肝實脾、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王琦提醒,改善熬夜等生活方式、盡量避免飲酒等致病因素,是保護肝臟健康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健康人群沒有必要為“預防”肝損傷而服用“護肝”類藥物。

          科學防中暑——

          高溫天氣下,外賣員、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中暑風險較高。如何科學預防中暑?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李樹強建議戶外工作者做到三個“主動”預防中暑:主動防護,包括穿戴防曬裝備;主動休息,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增加休息頻率和時間、休息時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主動補水,要少量多次,保持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出現中暑癥狀怎么辦?專家建議,如果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等先兆中暑癥狀,要及時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安靜休息,補充水分和鹽分;在先兆中暑的基礎上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加速等中暑表現,要立即使用冰袋等物理降溫并及時補液;如果癥狀繼續加重,要及時到醫院治療,避免發展成重癥中暑。

          警惕基孔肯雅熱——

          近期,我國南方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并引發本地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沒有人傳人跡象。臨床表現為發熱、關節痛等。有疫情的地方要迅速開展滅蚊行動,降低蚊媒密度。

          個人如何做好防護?段蕾蕾建議,白天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如果有裸露的皮膚要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驅蚊產品來驅蚊,避免在樹蔭和草叢等蚊蟲密集的地方長時間停留;家中要安裝紗門和紗窗,晚上睡覺時要使用蚊帳,必要時要配合電蚊拍和蚊香液滅蚊。

          “個人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的情況,尤其是有蚊蟲叮咬史或疫區旅居史者,要立即就醫治療。”段蕾蕾提醒。

          謹慎防溺水——

          暑假期間,很多人喜歡到海邊、河邊游玩。兒童和青少年如何防溺水?

          段蕾蕾提醒,家長應帶孩子在有資質、有救生員、可游泳的區域游泳或玩水;參加乘船、漂流等水上娛樂項目時,應全程正確穿著救生衣;教育和告誡孩子不可單獨或擅自與他人結伴去游泳或玩水,不可去溝渠、池塘、水庫、江河、湖泊等設置的非游泳區域;家長應學會應急救援和心肺復蘇技能。

          從中醫養生到疾病防治,從防暑降溫到暑期旅游……科學知識與實際行動的結合,是應對暑熱挑戰的“金鑰匙”。

          國家衛生健康委呼吁公眾關注權威信息,踐行健康生活方式,讓科學為夏日健康保駕護航。

          據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省、市疾控部門連發提醒:

          預防“基孔肯雅熱”關鍵做好防蚊滅蚊

          三伏天,隨著氣溫持續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動愈發活躍,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也隨之顯著增加。

          近期,廣東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發布通報,截至7月20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158例,均為輕癥病例。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拗口的傳染病到底是什么來頭?連日來,河南疾控、鄭州疾控相繼發布健康提醒,“基孔肯雅熱”傳播媒介為“花蚊子”,目前我省主要面臨輸入風險,預防本地傳播,重點在于做好防蚊滅蚊。

          【特別提醒】

          近期有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流行區旅居史,返回后應做好健康監測,如果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旅行史。

          如果計劃前往東南亞、非洲等基孔肯雅熱流行區,出行前一定要查詢當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驅蚊防蚊準備。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的蚊媒傳染病。目前無特異性藥物和疫苗。此病各年齡段人群均易感染。全球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本地傳播,主要發生在美洲、亞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國周邊的東南亞疫情持續活躍。鄭州市作為交通樞紐城市,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面臨著輸入風險。

          感染后,出現的主要臨床表現與登革熱類似,為突發高熱、皮疹和關節痛。但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

          傳播媒介——“花蚊子”

          鄭州市存在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屬于“清水容器型”蚊子。目前我省主要面臨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因此預防主要策略為防輸入,防本地傳播,主要措施為防蚊滅蚊。

          幼蚊多滋生在居民點及其周圍的容器(如缸、罐、盆、碗、破瓶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樹洞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積水處,輪胎積水更是這種伊蚊最普通的滋生場所。

          成蚊喜在室外活動,亦會飛進室內,對人有很強的攻擊力,雌蚊主要在白天吸血,高峰期出現于日出后兩小時內及日落前兩小時內。

          科學防控防蚊滅蚊是關鍵

          花蚊喜歡在清水中產卵繁殖。因此要及時清理房屋內外可能存在積水的容器,如清理花盆、水桶、一次性塑料杯、飲料瓶等,防止積水;室內富貴竹等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每周定期換水洗瓶,至少1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暫時不使用的容器應倒置,避免積水。此外,要及時清理空調、飲水機托盤等積水。

          生活中,要做好個人防護,居家可安裝紗門紗窗、蚊帳等物理措施防蚊;科學合理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化學殺蟲劑;外出活動盡量避開蚊蟲活動高峰時期,若高峰期外出,建議穿長袖長褲,噴涂含避蚊胺、驅蚊酯的驅蚊劑。

          本報記者 王紅



          數據顯示:涉及中小學生交通事故,每年7、8月占比超過1/5

          暑假里,和孩子一起學“交通安全寶典”

          暑假里,孩子們出行頻率驟增,交通安全風險隨之攀升。公安部曾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涉及中小學生的交通事故中,每年7、8兩個月的事故數占比超過1/5。

          如何保障暑期學生安全出行,一直是家長、學校、交警部門關注的重點。7月23日,記者走訪鄭州市交警部門,探尋暑期出行風險破解之道——從“盲騎”防控到頭盔保命,從規避“鬼探頭”到反超員載人,鄭州交警呼吁,孩子出行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

          改裝車奪命、斑馬線之殤 敲響安全警鐘

          7月9日,湖南益陽發生一起初中生騎改裝摩托車超速撞墻事故。兩名學生駕駛經過改裝的摩托車超速行駛,失控撞墻。事發時,兩人均未佩戴頭盔,導致一死一重傷,最終搶救無效雙雙身亡。

          7月10日上午8點,在貴州省道真自治縣民族小學門口斑馬線上,一名8歲女孩正快速通過斑馬線,這時一輛出租車突然向右變道,徑直駛入人行橫道區域,將女孩撞倒,后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的發生,讓人們痛心惋惜,以生命為代價的慘痛教訓,也警醒著我們所有家長,嚴防事故再次發生!

          “放養”莫成“失控”,監護責任重大

          對于暑期為何會出現中小學生交通事故高發的情況?鄭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孩子“放養”后的失控行為+家長監護缺位是其中兩大主因。

          在上學期間,孩子們都是被“圈”住的,上下學期間家長、老師、交警、巡防、校車等一般都是“固定崗+護送”模式,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相對就比較低。但是放假后很多孩子因為家長工作等原因處于“放養”狀態,他們喜歡結伴嬉鬧、橫穿馬路,在車道玩滑板、追逐打鬧,有的甚至騎著自行車在馬路上、小區內你追我趕、橫沖直撞……這些看似孩子們釋放被壓抑的自由,其實卻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

          家長應妥善保管機動車、電動自行車鑰匙,從源頭杜絕未成年人偷開、擅自駕駛的可能,避免意外發生。

          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出行去向和同伴交往,嚴禁其參與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街頭飆車、追逐競駛等危險活動。

          讓“放養”的孩子在安全圍欄中自由奔跑,才是真正的成長守護。

          如何讓孩子們知危險會避險?鄭州交警送上“暑期安全出行寶典”。

          要教會孩子這4項基本技能

          每到暑假,景區、商場、車站到處都是家長帶娃游玩的身影,但熱鬧背后也暗藏風險。對于一些年齡特別小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這4項基本技能。

          記住“家在哪兒”:帶孩子熟悉小區、街道環境,引導孩子觀察家門口標志性建筑,牢記居住的街道名稱、樓棟號和門牌號,讓孩子對“家”有清晰的空間概念。

          背熟“親人信息”:通過游戲或日常對話,幫助孩子記住爸爸媽媽的姓名、手機號碼和工作單位。

          掌握“救命號碼”:用故事或兒歌的方式,讓孩子記住 110(報警)、119(火警)、120(急救)的用途。告訴孩子遇到危險、迷路或突發情況,隨時撥打這些電話求助。

          認準“守護身影”:讓孩子認識警察、軍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員的形象,叮囑孩子一旦走失,立即向這些值得信賴的“制服叔叔阿姨”求助,并在安全區域耐心等待家人。

          兒童過馬路安全指南

          走對通道,守好信號: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天橋或地下通道,有信號燈時嚴格遵守 “紅燈停、綠燈行”,綠燈剩余時間短不搶行。

          觀察路況,確認安全:綠燈亮后先左看、再右看、再左看,確認無車再走;走到馬路中間時,繼續向右看,確保無來車再通過。

          規范行為,拒絕危險:過街時不打鬧、不橫沖直撞、不中途停留或突然折返,綠燈閃爍時已在路中的快速通過,未起步的等待下一個綠燈。

          騎車年齡有紅線,別冒險上路!

          暑假里,孩子們騎著單車穿梭玩耍的身影隨處可見,但這份自由背后,潛藏著不容忽視的交通風險。

          年齡限制不可違:未滿12周歲禁止騎自行車上路,未滿16周歲嚴禁騎電動自行車。家長務必履行監護責任,切勿給低齡孩子解鎖共享單車。

          安全騎行有準則:年滿12周歲騎自行車,或年滿16周歲騎電動自行車,都要杜絕危險行為,如脫把騎車、逆行、追逐打鬧,更不要與同伴互相攀扶;騎行時務必嚴格遵守交通信號燈,不闖紅燈、不搶行。

          車道使用要規范: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應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若道路未劃分非機動車道,需在道路最右側通行,堅決不能駛入機動車道,避免與機動車混行引發事故。

          遠離盲區保安全:汽車周圍存在大量駕駛人看不見的盲區,騎行時靠近機動車務必提高警惕,確保自己處于司機視野范圍內。騎行過程中盡量保持直線,不要隨意變道、蛇形穿插,防止因進入盲區而發生碰撞。

          危險!這些地方別逗留玩耍

          暑假里,孩子們在小區、公園附近活動增多,若在小區出入口、停車場、路側停車區等地蹲玩或追跑,極易發生事故,家長應嚴禁孩子在危險區域玩耍。

          劃定“危險禁區”,從源頭杜絕:

          明確告知孩子小區出入口、停車場、路邊停車區是“絕對禁止玩耍的區域”,強化認知,讓孩子主動遠離。

          握手腕+走內側=安全法則:

          握緊孩子手腕(而非手掌),尤其低齡兒童,確保突發狀況下不脫手。

          視線監控:行走時讓孩子始終在身體前方1~2米范圍內,自己走在靠車流一側,用身體形成安全屏障,避免孩子突然沖入道路。

          模擬危險場景教學:用玩具車在家演示“車輛突然倒車時該怎么躲”,教會孩子看到車輛啟動燈(如倒車燈、轉向燈)立即站到安全區域(如路牙、建筑物旁)。

          培養觀察習慣:帶孩子路過停車場時,提醒“先看有沒有車輛要開出來”,引導孩子主動留意車輛動態,比如“車身晃動可能是要啟動”。

          正確佩戴安全頭盔、系安全帶

          正確佩戴安全頭盔可將交通事故的死亡風險降低60%~70%。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騎乘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應佩戴合格的安全頭盔,并規范系好安全卡扣。

          另外,在乘小客車時,孩子們也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的肩帶要跨過胸腔,腰帶要緊貼髖骨。

          遠離改裝車

          飆車翹頭、旋轉漂移……每到夏夜,一些少年為了幾秒鐘耍酷,開始肆意改裝電動車、摩托車,殊不知,他們“轟” 出的不是威風,而是安全隱患!

          操控失穩,事故風險倍增。非法改裝可能改變摩托車的重心、平衡等參數,使得騎行時操控難度加大,容易導致車輛失控,緊急情況下難以有效制動,增加事故發生的概率。

          線路改動,短路自燃。為提升性能,多數改裝會違規改造電路系統:使用劣質線材、加裝大功率電器、拆除保險裝置等。這些改動會使電線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輕則導致車輛短路熄火,重則因線路過熱引發自燃。

          改裝電池,導致爆炸。盲目增加電池容量或使用非標電池組,會打破原廠設計的能量平衡。過充、過放、碰撞都可能讓改裝電池變成“移動炸彈”——鋰離子電池一旦熱失控,爆炸威力堪比小型燃氣罐。

          不坐超員車

          電動自行車設計載重有限,超員會大幅增加車輛重量,導致剎車距離延長甚至剎車失靈,緊急情況下易失控。電動自行車大多重心較高、平衡性差,超員后在轉彎、避讓障礙物或路面不平時,極易側翻。在電動自行車上違規加裝電池、音響或照明設備,可能導致線路“超負荷”,改變車輛結構、制動系統等關鍵部件,不僅增加駕駛風險,還可能引發火災。

          電動自行車可搭載一名12周歲以下兒童;電動輕便摩托車禁止載人;電動摩托車除駕駛人外可搭載一人,但不能搭載12歲以下兒童。搭載6周歲以下兒童時,需加裝合格的兒童安全座椅。要保持車輛性能良好,定期檢查剎車、輪胎、燈光等車況。不私自加裝遮陽傘、改裝電機或電池,以免破壞車輛平衡和安全性能。 本報記者 張玉東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