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周叔屏:棄商從戎 赤膽忠魂

          2025-07-3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夏日炎炎,記者來到湖北省安陸市,見到59歲的周文進時,他正在給5歲的小孫子講述周叔屏英勇抗日的故事。談及爺爺壯烈犧牲的場景,他突然挺直腰板,表情肅穆,嗓門陡然提升。84年前那悲壯一幕,仿佛再現。

          1941年7月29日晨,湖北安陸籠罩在陰雨中。為掩護新四軍突圍而遭日偽軍俘虜的新四軍第五師安隨應游擊支隊支隊長周叔屏,正被押解前往煙墩店。鮮血從他被槍托磕裂的嘴角淌下,但他臉上沒有露出半點痛苦。面對冰冷的刺刀,他突然放聲大笑:“殺我容易!但中國幾萬萬抗日人民,你們殺得絕?”笑聲未落,亂刀刺穿了他的胸膛……

          “周叔屏是安陸人民的抗日英雄。”安陸市檔案館副館長郭世鴻說,在犧牲前的3年里,周叔屏棄商從戎,組建抗日武裝,多次擊退敵軍進攻,為新四軍在安陸開辟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安陸,地處鄂中東部,曾是新四軍五師的指揮中心。1938年,武漢會戰后,安陸淪陷。一時間,當地土匪蜂起、日偽橫行。動蕩的局面深深觸動了時年37歲的周叔屏。

          周叔屏出身書香門第,在煙墩店做雜貨生意。他為人仗義,常接濟貧苦鄉鄰,對日寇深惡痛絕,在安陸頗有威望。見社會動蕩,早懷報國志的他挺身而出,集百余支槍成立武裝自衛隊。

          當時,國民黨安陸縣長曾極力拉攏周叔屏,但其消極抗日,令周叔屏痛恨不已。安陸淪陷后,日偽“維持會”也曾嘗試收買周叔屏,但他對此極為不齒。

          1939年6月初,日偽軍到安陸岔路口一帶“掃蕩”。周叔屏得到情報后,集合部隊設伏。岔路口位于白兆山與府河之間,當日偽軍到來時,周叔屏率先打響了第一槍。霎時間,槍聲大作,日偽軍猝不及防,狼狽而去。

          周叔屏退敵消息傳遍鄂中。7月下旬,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派聯絡員到周叔屏駐地,正式邀請他加入新四軍。周叔屏久慕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毫不猶豫,毅然加入。

          7月24日,時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一團隊政治委員的周志堅,將周叔屏的武裝編入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一團隊三大隊,周叔屏任大隊長。

          當年10月,周叔屏帶隊與數百名偷襲京山城東北新街的日偽軍戰斗,是新四軍在鄂中地區的首次重大勝利。之后,支隊黨委批準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7月28日,周叔屏護送周志堅渡過府河后,在白兆山下遭敵突襲。不幸的是,突圍時,周叔屏小腿中彈,被日偽軍抓獲,次日英勇就義。在為周叔屏舉行的追悼會上,時任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寫下挽聯:“渡府河思君功績,望碧山壯我軍心。”

          英雄雖逝,精神永存。多年來,安陸市將周叔屏等英烈的事跡編書成冊,修繕革命舊址,建設烈士陵園,傳承紅色精神,弘揚紅色文化。

          周文進從小聽大人講爺爺周叔屏的抗日故事。如今,作為王義貞鎮唐僧村駐村干部,他積極打造鄉村紅色文旅品牌,把安陸抗日歷史講給更多人聽。“爺爺的英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我們不管走多遠,都記得從哪兒來,為啥而拼。”他說。

          新華社武漢7月29日電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