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少洛高速登封西站出口西北1公里處有片黃沙崗,其中靜靜矗立著一座“日軍侵華飛機場”石碑,莊嚴肅穆。80年前的一個深夜,此處見證了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的一場浴血鏖戰,英勇的將士們奇襲登封日軍飛機場,殺敵救民,威震四方!
老人回憶 兩萬多村民被抓去修機場
1944年4月,日軍渡過黃河,向國民黨軍隊發起突然進攻。短短一個多月,國民黨損失了20余萬兵力,失去了38座縣城。5月6日,登封淪陷。
日寇侵占登封后不久就在登封和周邊的伊川、偃師等地強征了兩萬多名民工趕修飛機場。
“日本兵真不是人啊,只讓干活不給吃的,不少老鄉累死、餓死了!”家住登封市徐莊鎮的徐松年老人,今年已經95歲,回憶起當時的慘狀仍是眼含熱淚,憤恨不已。
“登封幾乎每個村莊都被抓去了不少人。民工們自帶干糧,每家都要去,5天一輪。”14歲的徐松年就這樣被強拉著進了工地。日偽軍強迫民工在這里鏟土填溝、平整地面。修建機場的民工在日偽監工的刺刀和皮鞭下,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忍受著沉重的勞役,又無法擺脫敵人,整日在死亡線上掙扎……
精心籌劃
打響奇襲第一槍
1944年7月,遵照黨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前線總部命令,太行、太岳區黨委和軍區組建“八路軍豫西抗日游擊支隊”(因最早挺進豫西,也稱豫西抗日先遣支隊)進行訓練,準備南下。這支部隊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9月21日晚,1700余人的支隊強渡黃河,并于9月29日抵達嵩山腳下的紅石頭溝村。
在了解到日寇強征民工修建飛機場這一情況后,皮定均、徐子榮立刻決定搗毀飛機場,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三團六連占據登封城西關,防止城內日軍增援機場;九連、機炮連從飛機場西北進攻;三連從飛機場東南方對機場進行突襲。
據《中共登封歷史》(第一卷)記載:9月30日晚,由當地群眾作向導,三團團長鐘發生帶領三團迅速潛入機場附近。一聲令下,戰斗打響:擔任主攻的九連、機炮連從機場西北進攻,三連從機場東南突入,八路軍戰士英勇善戰,趁著月色沖向敵人,進軍號響起,劃破夜空,被突然襲擊的日偽軍暈頭轉向,亂成一團。很快,飛機場工地的60多名日偽軍被八路軍全部消滅。
激戰的同時,戰士們向工棚里的民工連聲高喊:“鄉親們!我們是黃河北過來的八路軍!是共產黨、毛主席派來的!”“我們是來打日本鬼子的,是解救你們的,鬼子被消滅了,你們快跑呀!”黑壓壓的人群似潮水般涌動起來,霎時間,人聲鼎沸,幾股人流向打開的鐵絲網缺口涌去。“我當時正在睡覺,迷迷糊糊被大人拉起來就跑,跑了很遠還能聽見機場方向的槍炮聲……”徐松年說。敵人修飛機場的炸藥庫被大火引爆,巨大的聲響震撼著巍巍嵩山,震撼著古老的登封縣城。戰斗結束后,皮定均帶領部隊在機場徘徊了一個多小時:“等民工們跑出十里八里,鬼子追不上了,我們再撤退!”
小戰大勝
八路軍威名遠揚
“被解救的兩萬多名民工成了八路軍的義務宣傳員。他們一傳十、十傳百,嵩山周圍幾個縣的群眾都知道八路軍來打日本鬼子了。”登封市老促會的楊戰偉告訴記者。各村的鄉親們圍著返家的民工,問長問短,打聽八路軍打飛機場解救民工的情況。有老百姓拿著竹板走街串巷,高興地唱道:“八路軍過黃河,漢奸鬼子不得活。八路軍,是神兵,剛打飛機場,又打白栗坪……”
在中國抗戰史上,夜襲登封日軍飛機場是一場小戰斗,但它在政治上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軍事上的影響。皮定均曾說過,夜襲機場是支隊挺進豫西后第一個成功的戰例,付出的代價最小,政治影響最大。
如今,嵩山滿目蒼翠,百姓安居樂業,昔日的戰場已經不復存在,夜襲日軍的硝煙早已散去,但一首民謠仍在民間傳頌:“八月十四月亮明,豫西來了皮司令。夜襲登封飛機場,解放民工兩萬名……”這是英雄們用鮮血鑄就的豐功偉績,是英雄們用生命換回的大好河山,豫西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本報記者 李曉光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