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北龍湖畔的冠軍車手,演繹攀爬自行車的極限熱愛!

          2025-08-1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騎車是刻進肌肉的記憶。”“我喜歡暴汗的感覺,核心發力時全身都在燃燒。”

          8月17日,陽光炙烤著北龍湖畔的水泥臺,40歲的閻夏炎弓身躍起,前輪精準卡上一米多高的石階,車身在空中短暫懸停后穩穩落地。

          汗珠順著護腕滴落,動作始終流暢如舞蹈——這是這位前全國攀爬自行車冠軍二十年如一日的訓練日常。

          馬路牙子上的極限爆發

          2000年,15歲的閻夏炎在街頭看到同齡人騎著自行車躍上馬路牙子,第一次被“靜止中的爆發”吸引,剛上高中的他就這么喜歡上了攀爬車運動。

          對于他的喜好,父母未阻止也未支持,他認為“中立的態度就相當于是在支持”,“如果他們沒有尊重一個孩子的選擇,可能自己就不會開始這項運動。”

          鄭州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喜歡挑戰極限的年輕人尚未扎堆,剛接觸攀爬車運動的他找來錄像帶,一幀一幀慢放著學習國外車手的動作,又在挫折和喜悅中摸索前行。

          2001年閻夏炎踏上全國賽場,次年開啟“ 安踏杯全國極限精英賽”五連冠征程。2006年,他成為安踏品牌代言人,依靠賽事獎金和商業合作維持訓練,此時“代言費不多,但夠支撐每天的訓練、比賽”。

          2010年閻夏炎在電影《無極限之危情速遞》里面表演自行車特技,2025年他受張家口體育局邀請參加攀爬車交流賽,期間他還不時收到廣告及短劇特技演出的邀約。

          “現在更享受分享的快樂,讓更多人看到這項運動的生命力。”他說,隨著國內攀爬賽事減少,他有時會受邀到韓國等國家演出,而更多時間則專注于國內的商業表演,很多表演和訓練瞬間呈現在了短視頻平臺上,也吸引了超20萬粉絲給自己評論點贊。

          刻進肌肉里的打卡訓練

          “騎車是刻進肌肉的記憶。”2010年之后,閻夏炎開始轉戰跑酷運動,在新的極限運動領域嘗試挑戰、尋找快樂,但輾轉多年又回歸攀爬自行車這塊天地。

          他重啟雷打不動的三小時訓,夏季選擇下午最熱時段,冬天落雪有時也不停歇,金水河、賈魯河、如意湖、龍湖濕地公園都留下了他“打卡”的印跡:“我喜歡暴汗的感覺,核心發力時全身都在燃燒。”

          炫酷驚險的攀爬動作,總會吸引路人駐足圍觀!“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小朋友和家長的鼓掌歡呼時時響起,老人也拿著手機一路追逐,不斷感嘆:“這人怎么練的?功夫這么厲害!”

          除了驚呼贊嘆的市民,閻夏炎的妻子不但經常帶著孩子陪練,還兼任攝影師記錄下他在河畔臺階和馬路牙子上的跳躍騰挪,而追蹤拍攝后剪輯的成果也經常引來視頻網站的巨大流量。

          “攀爬車沒有車座、變速器和減震器,后輪比前輪寬20%。靜止跳躍時全身重量壓在后輪,需要更大抓地力。”他介紹所騎的26英寸自行車,又展示鞋底的特殊膠質,“太軟會變形脫腳,太硬踩不進踏板,微黏的材質才能鎖住力量”。

          追逐夢想需要資金支持,長期訓練更需要大量的物質支撐。“基本上我的訓練強度,一年兩臺車架吧!輪胎、鏈條、車圈都是消耗品,定期換就行了。”他說,不同尺寸的攀爬車有不同的技巧,比賽的賽道和規則也會有區別,20多年的時間自己更換了20余輛專業的比賽用車。

          融入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閻夏炎已經不太注重一些動作的技巧性,轉而更加注重動作的熟練度。現在的訓練對于他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因為每天都是那樣的動作,“短視頻上看起來很輕松很簡潔,實際訓練十分枯燥,是反復練習反復磨合”。

          “之前經常在賈魯河訓練,大家都會給我騰出空間。”他說,因為很多人不了解攀爬車,總以為這項運動十分危險,自己只能不斷轉換訓練場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開辟專門的場地,讓喜歡攀爬車和跑酷等運動的群體盡情揮灑汗水。

          相比于山地車、公路車以及速降車等運動,他認為自行車攀爬運動并沒有太多的危險,因為它不追求速度,只是反復琢磨一個發力點,追求一瞬間的力量爆發。“小磕小碰不可避免,因為需要穿特殊的鞋底,然后把鞋底卡在自行車腳蹬上,如果不小心脫腳會被腳蹬上的倒刺刮傷。”他說。

          “2005年比賽能叫來二十多個車友,現在只剩零星老玩家。”夕陽下,閻夏炎騎著自行車一遍一遍的重復起落,健壯的肌肉、黝黑的膚色以及滴落的汗水,都展現出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

          盡管新生代車手掌握更先進的技巧,他仍堅持用短視頻記錄訓練日常,并獲得人生感悟:“這項運動教會我,人生就像控車——核心穩了,再難的路都能跳過去。”

          記者 汪永森 實習生 劉碩珅 文/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陳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