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古樹名木保護”系列報道(六)|碧沙崗五角亭旁 70株側柏亭亭如蓋

          2019-09-1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在嵩山路以東、建設路以南、中原路以北區域有一座占地約400畝的公園,這里綠樹成蔭,四季有花,景色宜人,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處。

          這就是碧沙崗公園——不少老鄭州人稱為“老馮義地”。“老馮”是指有“植樹將軍”美稱的馮玉祥,當年他親手栽下的刺槐至今生長很好。目前,碧沙崗公園共有565棵大樹被列為鄭州市古樹后備資源。

          馮玉祥平生愛種樹,1928年春,為紀念北伐軍陣亡將士,馮玉祥撥款20萬元建造北伐陣亡將士墓地。在當時鄭州以西4公里處,有一片沙荒雜草叢生之地,當地人叫它白沙崗。因為種不成莊稼,附近村民只是在崗上種些樹木防風固沙,生長有諸多鄉土樹種,有側柏、苦楝、臭椿、刺槐等。

          馮玉祥勘察后,將當地原有成材樹種留下,在此一次購地400畝,用于建造陵園。為了讓烈士萬古長青、流芳百世,又從周邊收購10至20年生側柏樹苗,在每名陣亡士兵墳頭栽上側柏一株,并對整個陵園樹木護愛有加,命令管理陵園人看護好每棵樹木。

          如今,碧沙崗公園西側西花園酒店門前,那棵馮玉祥親手栽下的刺槐,國際友人共同栽植的雪松和櫻花都生長得很好。“目前公園共有565棵大樹被列為鄭州市古樹后備資源。”碧沙崗公園園林科科長楊帆說。

          數十年來,碧沙崗公園不僅將原有樹木保存完好,又引進許多外地稀有珍貴樹種,如銅錢樹、八角楓、無患子、裂葉榆、臭檀、馬袿木、香樟、金桂、羅漢松、辛荑、廣玉蘭、枇杷等。

          近年來,公園五角亭附近的近70株側柏由于樹齡較長,加之游人踩踏,樹穴內的土壤逐漸板結,透水透氣性大大降低,很大程度影響了樹木長勢。為保護好這些側柏,碧沙崗公園在基礎設施改造中采用鋪設木棧道、擴大樹穴等方法,對五角亭附近70余株側柏實施了復壯。

          2014年的一次大風雪過后,園內一棵樹齡80多年的刺槐樹被刮歪,傾斜近45度,搖搖欲倒,當時的園林科科長王建鄭經與公園領導商議,決定采用支架法對這棵刺槐實施保護,如今,幾年過去了,這棵傾斜的刺槐依然郁郁蔥蔥,形成公園一道獨特的景觀。


          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