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鄭州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尋找紅色記憶”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2019-09-20 來源:網信鄭州 分享到:

          開欄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傳承紅色基因。鄭州市委網信辦與各縣(市)區聯合在國慶前夕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尋找紅色記憶”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此次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更加注重網絡內容建設”精神的具體行動,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開展網絡傳播,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今天,我們首先編發第一期:

          “二七紀念塔”和“二七精神”

          “二七紀念塔”由來

          二七紀念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為了紀念發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罷工而修建,位于河南鄭州二七廣場,建于1971年,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中國建筑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是為了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物。塔全高63米,共14層。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筑的特點。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年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崢嶸歲月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1年1月,鄭州鐵路職工學校創立,校址在湖北會館(今為三益街小學北院),鐵路工人高斌、姜海士等人于夜晚來校上課,故稱“工人夜校”。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趙子健從北京被派到鄭州鐵路職工學校任教,并代校長。他從調查工人情況入手,向工人講授文化知識,啟發工人覺悟。1921年3月,李大釗到鄭州視察和指導工人運動,到夜校向工人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號召工人組織團結起來,工人夜校很快成為聯絡團結工人的陣地。8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鄧中夏任主任。9月,由高斌等48位夜校學員發起的鄭州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京漢鐵路16個分工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并決定于 1923年 2月1日在鄭州普樂園﹙今錢塘路二七紀念堂﹚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此舉嚇壞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吳佩孚,他們對工人成立總工會又恨又怕,下命令阻止總工會的成立。

          總工會匾額

          1923年2月1日清晨,各地代表1000 多人從鄭州車站出發,向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場——普樂園挺進,行至錢塘里(現錢塘路)北段時,突然被軍警阻攔,雙方僵持2個小時,最后,代表沖破軍警阻攔,直奔普樂園,撕下封條,砸開鐵鎖,沖進會場,鄭州分工會委員長高斌莊嚴宣布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反動軍警惱羞成怒,包圍會場,毆打工人、破壞大會,驅逐代表出境,鄭州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為了抗議軍閥對總工會的破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總工會當晚召開緊急會議,決定2月4日舉行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并將總工會遷移江岸辦公。

          2月4日上午9時,鄭州鐵路工人領袖高斌拉響了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第一聲汽笛,揭開二七革命斗爭的序幕,鄭州成了這次大罷工的主要策源地,3個小時之內,南到江岸,北至長辛店,京漢鐵路全線3萬多工人實行了總同盟大罷工。長達1200 多公里的京漢鐵路頓時全線癱瘓,交通斷絕,商運停滯。

          2月7日,反動軍閥在江岸、鄭州、長辛店及其他各站,對手無寸鐵的工人進行了血腥屠殺。工人運動領袖林祥謙、勞工律師施洋、鄭州鐵路工會委員長高斌等52位同志壯烈犧牲,300多人身負重傷,40多人入獄,1000多人被開除,這就是駭人聽聞的“二七慘案”。由此,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

          “二七精神”

          ?“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階級的一次偉大斗爭。她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堅定的革命性、堅強的戰斗力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擴大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形成了“二七精神”,在中國革命史、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不同時期“二七精神”有不同的內涵。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二七精神”體現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畏強敵、不懼犧牲的英勇斗爭精神和鐵肩擔道、勇立潮頭的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二七精神”體現為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改革開放時期,“二七精神”表現為以改革、奉獻、拼搏爭先為主要內涵的火車頭精神。

          代表人物

          林祥謙,(1892-1923),福建閩侯人,“二七”大罷工領導人之一,中國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和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

          1923年2月1日晚,林祥謙被指定為江岸地區罷工總領導,他于當晚從鄭州乘車南下,回到江岸。

          2月2日,江岸分工會召開會員大會,林祥謙當眾怒斥軍閥迫害代表,破壞總工會成立的種種罪行,宣布京漢鐵路總工會已在激烈的階級大搏斗中誕生;并傳達總工會關于發動全路總同盟罷工的決定,號召工人們積極投入反對軍閥暴行的斗爭。

          2月4日上午9時,林祥謙接到總工會開始罷工的指示后,立即下達罷工令。從江岸開始,沿著全長2400多華里的京漢鐵路向北迅速蔓延,在不到3小時內,勝利地實現了全路總罷工。

          2月5日,湖北督軍蕭耀南根據吳佩孚關于從速消滅罷工領導力量的命令,指派督軍署參謀長張厚生帶著軍警來到江岸,并先后抓走兩名司機和三名糾察隊員,妄圖以此要挾罷工工人生火開車。林祥謙當機立斷,先后派出2000多名工人和糾察隊員前去營救,終于迫使敵人無條件釋放他們。

          2月7日,罷工進入生死搏斗的緊要關頭。林祥謙深知斗爭形勢的嚴峻,他鼓勵妻子說:“咱工人爭自由、爭人權是光明正大的。但敵人不會甘心,會下毒手的,咱要有思想準備。死了一個工人,會有千百萬工人站起來,革命最終一定會勝利。”張厚生命令軍隊向工人進行瘋狂的射擊,開始了駭人聽聞的“二七大屠殺”。林祥謙被捕后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當晚慘遭殺害。

          為了紀念林祥謙等烈士,1958年在江岸修建了“二七”革命烈士紀念館和“二七”烈士紀念碑,同年9月16日,毛澤東親筆題了“二七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

          重要意義

          從 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在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的第一個工人運動高潮中,全國罷工斗爭達 100 多次。

          二七大罷工是其中最著名的工人運動之一,雖然在帝國主義及封建軍閥的殘酷鎮壓下失敗,但罷工斗爭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工人運動都有深遠的影響。它是中國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一次空前的工人運動,其經驗教訓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七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最為燦爛的一頁,“二七精神”成為激勵人們繼往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鄭州市二七紀念堂

          新時期發揚“二七精神”仍具有時代價值,一是有利于鼓舞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百年夢想;二是有利于堅持和推進改革開放;三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四是有利于通過革命傳統教育,永葆工人階級的政治本色。

          分享到: 編輯:張瀟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