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田
1946年3月生,號倉叟。多次被聘為全國重要書法篆刻活動的評審委員,書法篆刻作品及論文多次入選國內外重要的專業活動并獲多種獎項,出版專業著作30余種。
為西泠印社副社長,鄭州大學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院委、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研究員、篆刻院研究員,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獲第五屆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曾任《中國書法》主編,連續三十年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一切以自然本真為上,自然本真是為藝做人的根本,是中華美學、哲學乃至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學》中所說的“心正”與“意誠”。但又談何容易?看似容易卻艱辛!
——李剛田語
如今老了,不再去想什么“自強不息”之類的話,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兒時的心態,順乎心情自然與生理自然來寫字,已無什么“念想”,寫字是我“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從中得到歡欣,享受人生。
此時深深理解老子所說“復歸于嬰兒”是一種很難達到的理想境界。
——李剛田語
大幅可視,小幅宜讀;可視者用目,可讀者用心;目視其外在形式之美,心讀其內在韻味之醇。大幅多重沿空間展開的建筑般的美,相比之下,小幅雖也重形式,但更重沿時序展開的音樂般的韻律。
所以大幅重黑白對比、重空間構成、重形式對視覺的沖擊力,而小品則重隨緣生機的自然書寫性,重沿筆勢往復和文辭節奏展開的流動之美。大作品重氣象恢宏,小品重耐人尋味。
——李剛田語
行書?董其昌論書語扇面
65cmx23cm
描金色粉箋
2009年創作
釋文:書法雖貴藏鋒,然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阿剸截之意。蓋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顏魯公謂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是也。畫禪室隨筆。
大幅作品不可虛張聲勢而索然無味,小品也不可一味展示雕龍鏤鳳手段而流入甜熟庸俗。
小品要有納須彌于芥子的內在大宇宙,如尺水寸山的畫幅,可使人臥游千里,騁思無盡,由此及彼,由微云及泰山,得大氣象與深遠境界。
這大氣象與創作的技法、作品的形式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最根本是決定于作者的氣質稟賦、人格修煉及胸懷學養。所以大幅作品是“造”出來的,小品則是“養”出來的。
——李剛田語
篆書?虎視鷹揚斗方
獨立立場是一種自信與定力的表現,當然這個自信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在深知與熟慮之上具有自信心的選擇。
——李剛田語
隸書?暢當《登鸛雀樓》直幅
書家的創作“個性”應是對“人”的個性的主動把握與重新塑造,對于創作風格既要順乎自然,又要具有主動意識,從事書法創作,也就是要把握人的本性與書法藝術關系的問題。
——李剛田語
隸書?節臨《鮮于璜碑》直幅
不但求藝術形式與表現語言的獨立與個性化的追求,更要保持創作者精神的獨立與文化品質的個性。作品不但要給人感官愉悅,更要精神感動。作品不僅僅要形式奪人,更要耐人尋味,要承載淵深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
——李剛田語
行書 京鏜《定風波》直幅
修身是向內的一種自我陶冶,是精神的修煉、道德的培養、心智的沉潛、定力的鑄成。作用于修身的書法遠離人的物質利益及生理需求,是精神世界的活動,書法藝術從屬于文,從屬于“人”,不能單純作為“藝”,真善美中的“美”與真善是不可分離的,要在真善之中才能體現美。
——李剛田語
篆書集 《王孫鐘》十一言聯
說不上是書法創作,只是順著興趣寫下去,沿著慣性走下去,在書寫過程中得到身與心的協調,天與人的合和。
——李剛田語
篆書 鄧石如題碧山書屋長聯
沒有刻意去求新奇與追風格,其間一以貫之的頑固的表現著自我,這個自我不是張揚的、刻意的、設計的、嘩眾的、媚俗的,而是如日月之瀉光華、江河之向東流,一切順乎自然。自然是大道、是至道、是至境,但這自然又不是原始狀態的混沌或童孩時期的蒙昧未開,而是既雕既琢、復歸于樸。
——李剛田語
楷書 節臨《元略墓志》直幅
247cm×100cm
槽底皮紙
2011年創作
釋文:維天挺氣,維岳降靈,猗歟顯哲,資和誕形。學由心曉,智以性成,辟強幼達,令思早名。一彼一此,不獨擅聲。藉德蹈榮,緣懿履秩,神儀優婉,貂璋曜逸。螭藻樞中。意摹《元略墓志》一節。
人老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要松弛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使自己愉快的事,一切要順應自然。
東晉王子猷大雪夜駕舟訪戴逵,天明至門前卻又返身而回,曰:“吾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這是一種老年人應領悟的人生境界,重在對人生過程的享受。
——李剛田語
篆書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直幅
自自然然地濡墨揮毫,任心手之交應,忘我忘情,在秉筆臨池中,得無窮快樂。古人說:“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我今得之。
——李剛田語
行楷 《醉茶志怪》兩則直幅
面對市場、面對官場、面對競爭、面對喧囂與泡沫,讓我們靜下心來,回歸藝術創作的本身,尋找精神的自由與自在,這就是在當下藝術創作中的“以人為本”。
——李剛田語
楷書 王維《田園樂》直幅
145cm×67cm
白色皮紙
2014年創作
所謂的傳統,是指歷史遺存中真、善、美的并被普遍接受的東西,并非所有的遺存都可視為傳統;所謂的創新,一是要新,二是要美,缺一不可。
——李剛田語
篆書『歸去吩咐』十二言聯
大印的特點在一“大”字,不獨塊面大,重要的是要氣象大。如李白的詩,縱有不工處,也自曠朗天放、氣象恢宏。王國維評李白:“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獨有千古。”這氣象可感而不可狀,可會而不可求,雖出天資,亦為積淀,雖為藝境,亦是人格。
——李剛田語
楷書 《心經》直幅
我喜歡臨帖,從小就臨,老了還在臨。臨帖成了我一種學習方式、休閑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臨帖可以入靜、入神、入化。可以忘憂、忘我、忘世。可以取諸懷抱,與古人晤言一室之內,在筆勢往復之中,品味那種隔了時代的美。
這種美是遙遠的,卻是可以觸摸的;是變化的,卻是永恒的。
——李剛田語
閑庭信步——李剛田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