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主任,謝謝您兩年前對我在心理疾病上的救助,我不僅走出了心理陰影,還加入了咱轄區社區矯正中心志愿者隊伍,至今一直資助兩名貧困地區在校學生,直至他們大學畢業。最近,我又資助了一名孤寡老人。是你們讓我從一名社區矯正人員轉變成一個對社會有些貢獻的人,感受到別人對我的尊重,真正品嘗到了幸福的滋味!”今天(18日)上午10時,鄭州市石佛強戒所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穆紅莉聽著對社區矯正人員和某回訪電話里傳來的自信愉悅的聲音,晶瑩的淚花此刻不聽話地涌了出來,一股暖流從心頭涌遍全身。
幫她走出心理陰影后,她向轄區矯正中心所長遞交了“自愿加入志愿者”申請書
原來,剛剛通話的和某是穆紅莉兩年前成功進行心理矯治的一名社區矯正人員。
2018年10月18日,那銘刻在她腦海中的一幕再次浮現:“我自愿申請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愿用自己的力量資助兩名貧困地區學生讀書至大學畢業,以回報志愿者對我的在心理上的疏導、干預,讓我走出心理陰影,恢復了正常生活!”在鄭州金水區經八路司法所社區矯正中心,社區矯正人員和某(女)鄭重向該所所長張婷婷遞交了一份手寫在紅色信箋上的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務的申請書。
據張婷婷介紹,和某因詐騙罪被判社區矯正,剛入矯時,面容憔悴,精神恍惚,不愿與人接觸,有嚴重的抑郁傾向,是鄭州市金水區經八路司法所社區矯正中心的重點矯治對象。社區矯正中心立即與承擔鄭州市司法行政刑罰執行一體化職能的鄭州石佛強戒所心理咨詢中心溝通,該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穆紅莉帶領專職心理矯治小組通過對和某進行SCL-90,90項癥狀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測試后,對其制定矯治方案,經多次對和某進行心理疏導、干預后,和某終于打開心結,敞開心扉,向矯治小組傾訴了自己在看守所期間的壓抑、對家庭變故(離婚)的遺憾、對子女教育的不安及對自身身體狀況及事業的擔憂等情況。
在矯治小組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干預下,和某終于從心理陰影中走了出來,變得陽光快樂,成為社區矯正對象中積極分子,并主動申請加入志愿者隊伍,投入到志愿者服務中去。
據悉,鄭州市司法局積極探索司法行政刑罰執行一體化“12349鄭州模式”(即:建成一個“緩沖帶”,建立綜合評估、分類管理兩項機制,規范三級管理,突出入矯、心理、操典、出矯四個主題教育,實現調查評估、接矯等九項規范執法),整建制依托鄭州石佛強戒所成立社區矯正警察支隊,組建8個社區矯正執法大隊、1個防暴應急大隊及管理、教育、心理咨詢、督查等5個職能科室,派駐全市16個區(市、開發區)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一個大隊負責一區一縣(市),按照“全天候”和“訂單式”管理模式滿足全市基層司法所用警需求。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邱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