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價值百元的汽車玻璃,貼上商標后,立即能夠以成倍的價格流向市場,特別是前擋風玻璃,差價利潤之高更是超乎想象。
26日,管城公安分局召開案件偵破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期搗毀一制造銷售假冒汽車玻璃團伙的案情進行介紹,共刑事拘留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達上百萬元。隨著案情細節的逐漸披露,假冒車窗玻璃為何能夠在市場中如此暢銷之謎也隨之解開。
只要客戶需要,沒有做不出的品牌
2020年底,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食藥環偵大隊接到線索,張某豪等人在學會假冒汽車玻璃的技術后,在鄭州城郊結合部租用門店及倉庫,大量生產、銷售假冒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玻璃。汽車玻璃事關民生安全,并關乎知識產權,食藥環偵大隊、隴海馬路派出所抽調警力成立專案組偵辦該案。
民警調查發現,2019年以來,張某豪父子學習假冒汽車玻璃打碼技術后,在城郊物流園內設立貼標、儲藏窩點,二人從江西的玻璃廠家批量購進不帶商標的汽車玻璃,并存放入租用的倉庫,進價從幾十元到百元不等,使用汽車玻璃打碼設備打上汽車品牌商標,加價賣給汽修廠、專賣汽車玻璃的下線,下線再將價格翻倍賣給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在掌握充足證據后,專案組民警分別趕往新鄭市龍湖鎮及華南城附近,當場查獲張某豪等人用于儲存假冒注冊商標汽車玻璃倉庫和門店五處,查扣假冒注冊商標的汽車玻璃1228塊,冒用的知名汽車品牌商標十余種,玻璃激光打標電腦一臺、打標機一部,涉案金額達上百萬元。
隴海馬路派出所負責人高知慶介紹,同一塊車玻璃,能打上國外豪車品牌,也能打上國產品牌的商標,價格相差巨大,“只要客戶需要,就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品牌玻璃”。
嫌疑人不但在北環某國際車城開設汽車玻璃門店進行銷售,同時向本市及許昌、周口等地的汽車維修店供貨銷售。
市場真相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經過突擊審訊,民警趕往北環某國際車城,將在此設店銷售假冒車窗玻璃的犯罪嫌疑人萇某、蘇某夫妻抓獲,并當場查扣涉嫌假冒商標的汽車玻璃215塊,涉及八家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注冊商標。其中,從張某豪處購買用的假冒汽車玻璃僅剩60余塊,其余的均已經被銷售,銷售額達已高達20余萬元。
車窗玻璃的真偽固然難以分辨,特別是貼上商標的高仿貨,受專業所限就連老司機可能也無法辨別,但冒牌貨能夠如此暢銷,絕非取決于客戶無法辨別真假。
26日下午,鄭報全媒體記者通過采訪汽車維修行業的專家得知,假冒的車窗玻璃大多是高仿品,拿某知名品牌的前擋風車窗舉例,修車店在賺取幾乎同等利潤下,高仿品定價約1800元,正規的則定價約6000元,但基本都會提前征求客戶的意見。
該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整個社會都有維權意識,開店做生意也不是一天兩天,假冒的前擋車窗質量肯定不如正品,駕駛員開車時間長了還會眼暈,特別在上高速后如果出現人身安全問題,則得不償失。
因此,排除少數店家外,大多修車店都會跟客戶商量好,選定是安裝高仿,還是正品。問題來了,那為何還是有客戶主動要求更換假冒的高仿車窗呢?
原來,許多車主車窗受損時,車輛并未購買玻璃險,特別是一些知名品牌汽車,更換一塊前擋車窗的價格,讓人感到肉疼。所以呢,車主在明知是高仿車窗的情況下仍舊更換,購買車險時加購玻璃險,再找機會自行砸碎車窗,獲取保險賠償更換正規車窗。
此外,車主們感同身受,車險快到期時許多保險公司會主動上門服務,不仔細檢查車況也可購買保險。車窗破碎后,保險專員不會也不能檢查車窗是否為原廠生產,車主再前往4S店更換正品車窗也就順理成章。
在更換車窗玻璃的市場內,這樣的情況不少見,無論是修車店和車主,還是車主和保險公司,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真的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如何辨別真假車窗玻璃?
玻璃商標的印制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高溫印制,一種是低溫印制。這兩種最大的區別就是低溫標可以用指甲或尖銳物體將商標摳掉,而高溫的是不可能被摳下去的,因此能摳下的低溫標肯定就是假玻璃。防偽標簽夾在兩片玻璃和一片膠片中的高科技產品,生產難度大,不易仿造,防偽容易識別。
一般玻璃商標中體現的內容較多,比如有生產廠家代碼、生產日期、玻璃屬性及各種安全認證等,真玻璃的商標標字體清晰、均勻,而仿制品的標為后噴上去的,因此字體、圖案看上去比較粗糙,帶有毛邊。
正品玻璃生產廠家制作工藝精湛考究,每片玻璃的四周都會進行磨邊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玻璃看起來更加精美,不容易出現爆邊的情況,而且用手摸上去很光滑細膩。而假冒玻璃的四周磨邊較粗糙,邊部不整齊。
辦案民警提醒,假冒偽劣玻璃的危害不止影響司機的視覺和疲勞程度,還可能會對乘坐者的生命構成威脅。消費者在更換車窗玻璃時,請到正規廠家商店購買、更換,切勿貪圖便宜,謹防被騙。
目前,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管城警方已經對張某豪等七名嫌疑人人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辦理中。
鄭報全媒體記者 劉凌智 通訊員 左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