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即將啟幕,為叫響“去鄭州,看華夏古國”文旅新IP,從4月9日起,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執委會宣傳部組織省、市多家主流媒體開展“去鄭州,看華夏古國”系列采訪活動。
4月9日上午,“去鄭州,看華夏古國”活動采訪團來到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進行深入采訪。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計劃于本月底對市民開放,一個供市民游覽休憩、領略商都文化的好去處即將全新亮相。
?古今輝映的商城考古遺址公園
走進鄭州商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在緊張進行工程收尾及環境提升工作,苗木種植、園路鋪裝、景觀小品雕琢等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放眼望去,環境優雅的遺址公園內百花爭艷,疏林綠朗。濃郁的商代歷史文化底蘊和四季特色植被景觀相互輝映,為市民再添“休閑懷古”的打卡地。 據了解,該公園在規劃設計上沒有圍合成獨立區域,出入口遍布公園各個節點,將實行免費開放。
接受記者采訪時,鄭州市文物局局長、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任偉說,鄭州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從8000年左右的裴李崗文明到5300年左右的鞏義雙槐樹“河洛古國”遺址,再到鄭州著名的西山遺址。5000年前后,被尊為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以鄭州為中心一統天下,形成了強大的部落向心力,奠基了中華民族的最初基業。
他指著身后一段長長的商代城墻說:“這里就是商城亳都城墻,距今3600年左右。在新鄭還保存著鄭韓故城遺址,那里也有保存較完整的城墻。目前,鄭州已發現先秦以前的古城址30多座,分布非常密集,這些都充分證明,鄭州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之初,是早期中國華夏古國非常集中的發展區域。”
商都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
站在巍然矗立的城墻遺址上,對商城遺址這張鄭州的千年歷史名片,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穿越歷史云煙,如今,古老城墻依然敘說著往日故事,厚重黃土依然覆蓋著千年威嚴,卻又描繪著時代新畫卷,堅定著文化自信的新篇章。
城市是歷史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商都”可以說是鄭州這座城市永遠也無法抹去和忽視的文化標識、是鄭州燦爛文化最有說服力的典型代表。
在該公園采訪時,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 館員李靜蘭帶領記者來到一段商城遺址的城墻剖面前。只見城墻的縱剖面斷面清晰的展示著各個時期的夯土層,從商代、戰國,再到近代,折射出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 鄭州商都文化是在繼承夏代禮制等先進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商族文化發展形成。鄭州商都文化是當時中國文明的核心,它的城市建設、城郭布局、青銅文化、祭祀占卜、文字書寫、手工業和商業文化對周邊文化、晚商殷墟文化和周文化以及之后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談起鄭州商都文化的影響力,李靜蘭如數家珍。
這里是王朝典制開創之地。鄭州商文明見證了中國傳統城市規劃制度的形成。繼二里頭文明之后,鄭州商代都城代表的鄭州商文明在廣域范圍內首次確立了成熟的城市體系。以圍院建筑為代表的宮室建筑形式,成為中國歷代都城宮殿營造的典范,而中國傳統城市的城郭之制也自此確立。
這里是青銅時代成熟之地。僅三個窖藏坑(杜嶺、向陽回族食品廠、南順城街)出土青銅器28件,器型厚重、紋飾繁縟,展現了鄭州作為王都的崇高地位,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首個高峰。
這里是中華漢字尋根之地。鄭州商城出土的11字習刻字骨,意義重大。鄭州商文明見證了漢字書寫系統的形成。在鄭州商文明基礎上,安陽殷墟發現的晚商時期甲骨文、金文已經確立了相對成熟的文字形式和書寫體例,并被周代繼承。秦帝國“書同文”再次規范了文字書寫。作為文化與制度的體現者和承載者,漢字系統連綿不斷直至今天。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計劃下半年開館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作為展示近70年商代都城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將真實、完整、直觀地解讀3600年商代早期王都的歷史文化,成為市民了解鄭州古都歷史的全新平臺和載體。該博物院計劃今年下半年開館。
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文 李新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