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陜西潼關,一路奔騰的黃河徑直東折入豫,完成了從高山到平原、從中游到下游的漸變,向著渤海駛去。滿眼的河水,鋪天蓋地、望不到邊際。
黃河浩蕩,龍騰中原。
古往今來,逶迤的黃河把她最精華的內容留給河南。作為黃河的地理樞紐,河南也是黃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臨黃河而知中國,臨河洛而知華夏。
7月,由鄭州晚報聯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鄭州市分行、捷途汽車組織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探訪之旅來往于鄭汴洛的黃河兩岸,一樁樁遺跡,一個個故事,一件件藍圖,起伏跌宕,蕩氣回腸。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
河南文旅新招牌
中原是中華文明、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發源地。以鄭汴洛為核心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帶,是古老華夏文明、黃河文化的精華縮影。鄭州,主推華夏文明古國的神秘;洛陽,揮灑盛世隋唐的輝煌;開封,彰顯夢華大宋的繁華氣象。河南大學教授王偉紅說,“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帶,正被河南打造為中原文旅的新招牌。其實,咱們河南人的想法很簡單,讓更多人讀懂這三座城,也就讀懂了中華文明早期3000年的發展史。
鄭、汴、洛,黃河岸邊三座古都,距離三百里,從夏至宋占據國家政治經濟中心三千年,繪就了光輝燦爛的黃河畫卷,如三顆明珠在歷史長河熠熠生輝,共同打造了黃河流域人與水共生交融的中原樣本。鄭州大學副教授王剛偉說,圍繞這一新命題,鄭、汴、洛三城在去年已啟動聯動發展:以生態為基,推動沿黃生態修復,實施上下游、左右岸共治,讓自然大氣、奔騰不息的黃河風光與城市融為一體。
如果說黃河像一條金絲帶,那么河南鄭州、開封和洛陽就是這條絲帶上3顆耀眼的明珠。鄭州東望開封、西牽洛陽,處于黃河主地標位置。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這3座分別相距100余公里路程的古城就“閃耀”了3000年。河南大學教授王燕自豪地介紹到,以鄭、汴、洛為核心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帶,是古老華夏文明、黃河文化的精華縮影:鄭州,主推華夏文明古國的神秘;洛陽,揮灑盛世隋唐的輝煌;開封,彰顯夢華大宋的繁華氣象。
全球探尋體驗
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
仲夏,文化探訪之旅駕駛捷途X70、X90從鄭州市區主干道金水路向東沿著鄭開大道到開封,野外玉米都長高了,就像整齊的方隊,橫豎成行,一陣微風吹過,玉米葉子此起彼伏,像大海中的浪花,加上瓦藍的天空……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展開。
在駕駛過程中,捷途汽車的換擋十分平順,從起步到加速整體的動力輸出線性柔和,猛踩油門更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的澎湃動力,給予了我們激情之心。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這是一座戲劇聚落群,總占地622畝,幻城內擁有21個大大小小的劇場。每晚閉園前,328米的夯土墻壁上還會幻化出《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大型聲光投影秀。
河南省一位文化學者認為,“只有河南”對于樹立河南文化自信,促進鄭州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加速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賡續傳統,與時俱進,讓傳統文化可親、可感、可觸。近年來,河南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讓人民群眾在親眼欣賞和親身游歷中感知燦爛歷史、認同核心價值。在河南,聞名遐邇的大型實景演出還有《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和《大宋·東京夢華》等。
?“十四五”新征程,一幅雋永的中原文化畫卷正徐徐展開。河南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和“藍圖”也很清晰:到2025年,把河南打造成為全球探尋體驗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華人尋根拜祖的圣地、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探訪中,我們也近距離接觸了支持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力量,在郵儲銀行鄭州市分行,我們看到這家銀行緊密圍繞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定位,積極踐行“普之城鄉,惠之于民”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致力于為廣大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服務支持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踐行了服務大局有作為、服務實體經濟有特色、服務民生有溫度的大行擔當。而在郵儲銀行鄭州市眾意西路支行,我們更感受到了這個全功能、年輕化、專業化網點的活力,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碩士研究生占比超三分之一,是名符其實的“明星”網點,連續兩屆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評為“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千佳示范單位”、“中國五星級銀行網點”;被共青團中央、共青團河南省委、共青團鄭州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被河南省銀行業協會授予河南省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范單位。
一路走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邂逅”,古老技藝與新奇創意“碰撞”,文化強省之光正逐步普照中原大地。
鄭報全媒體記者 ?樊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