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楊宜錦 新鄭時報 李顯文 通訊員 楚濤
常言說: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2月15日,元宵節。參加“平安守護”行動的新鄭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并沒有休息,而是分別在漯河和周口兩地抓捕一線,隨著犯罪嫌疑人朱某和阿紫(化名)歸案,這起受疫情影響跨年度辦理的網絡詐騙團伙案接近尾聲。以蔡某、張某為首的“薅羊毛”團伙7名主要成員全部落網。
推廣反詐APP偶遇“同行”
新鄭市公安局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的安排,機關與社區民警相結合走進學校、社區、企業反電詐宣傳活動,推廣國家反詐中心的“國家反詐APP”工作。
2021年9月25日上午, 新鄭市公安局刑偵中隊長路展與龍湖派出所社區民警馬玉璞一起來到雙湖大道錦藝城商住公寓走訪反電詐宣傳活動情況。
在民警敲開一家沒有掛牌的公司后,發現幾個年輕人正在各自的電腦面前聊天打游戲,面對民警的詢問,其中一個年輕人還“自豪”地向民警炫耀說,“我們是同行,我們也在進行網絡推廣,怎么可能被詐騙呢?”年輕男子的話語很快被另外一個男子制止,趕緊自圓其說。
年輕男子的電腦上滾動著數據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來,你教教我學習學習互聯網技術”,偵查經驗豐富的中隊長路展沒有給對方任何機會,直接坐在該年輕男子的身邊,看著對方的電腦要求“學習”。
刷機軟件露“端倪”
電腦快速滾動的刷機軟件讓民警很快發現了“端倪”,在呼叫龍湖特警隊巡邏民警支援警力到達后,民警將其幾人帶回刑偵中隊接受進一步調查。很快一個利用“某東”網絡銷售平臺管理漏洞的“薅羊毛”詐騙團伙浮出水面。
據犯罪嫌疑人蔡某交代,他在“某東電商平臺”微信交流群認識了做網絡投票的張某,張某在微信群內發布“某東電商平臺拉新客戶做單掙錢”之類的消息后,蔡某向張某學習如何進行某東拉新客戶,張某通過微信聊天將“虛擬某東拉新客戶流程”教給蔡某, 并具體操作如何通過下載“佐羅”APP、“VS大師”APP等刷機軟件對手機進行刷機,改變手機屬性,并用虛構手機號碼大量注冊某東新用戶,注冊完成后掃描張某提供的“拉新二維碼”,掃描完成后刷單支付,賺取某東拉新補貼款,張某并支付給蔡某拉新客戶傭金。
為了實現發財的“美夢”,蔡某又找到剛剛大學畢業的董某加入團隊,聯手進行虛擬某東拉新刷單。幾個月后,蔡某的刷單團隊不斷壯大,同學小強(化名)又找來正在讀大三的親弟弟小樂(化名)加盟,小樂看到一邊打游戲一邊又能掙錢,趕緊又找來同宿舍的同學安某、徐某等人加入“團隊”,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某東刷單賺取某東補貼款,短短4個多月就有幾十萬元進賬,殊不知這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已經掉進了一個犯罪陷阱。
民警千里追蹤查根源
按照蔡某的交代,新鄭警方沿線索追查蔡某的“上線”在湖南郴州,因受疫情影響,警方暫緩抓捕行動。
在疫情緩解后,中隊長路展帶領民警王鑫,陳昂前往湖南郴州,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很快張某在湖南郴州落網。
據張某交代,他也是在2019年秋天通過微信聊天時認識了“上線”,成為了這個灰色鏈條的“代理商”,在接到上線發來的“生意”后,他開始在網絡上招募新人,從中抽取傭金后再分包給“下線”。
新鄭警方根據張某交代的線索,經過大數據分析判斷查出兩個“上線”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很快兩名犯罪嫌疑人在北京和上海落網。
出校門進牢門,值得深思
在新鄭警方破獲這個利用網絡虛擬“刷單”騙取傭金的犯罪團伙后, 其中有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為了快速掙錢,而忽略了對法律的敬畏。
從該團伙發展軌跡來看,“薅羊毛”已經不再停留在占點小便宜的小打小鬧,而是逐漸形成了規模化運營,發展成一種專業的黑灰產業,他們活躍在各大電商平臺,甚至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截至記者發稿時,新鄭警方收繳作案工具手機60余部,電腦7臺。犯罪嫌疑人蔡某、張某等人已經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剛剛落網的朱某、劉某被新鄭警方采取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