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生命至上 全民行動 共享健康 終結結核”。
2021年河南省肺結核報告發病數為3.7萬例。專家表示,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身心壓力大、生活習慣不良,青年群體已成為結核病易感易發群體,需要引起重視。
青年和老年兩類人群是發病高峰
結核病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主要侵害人體肺部,發生肺結核(俗稱肺癆、癆病),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長期以來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
結核病是我國和我省重點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021年全省肺結核報告發病數為37447例,從患者性別分布情況來看,男性占69.6%,女性占30.4%;從年齡分布情況來看,報告發病率有兩個高峰年齡段分別為20- 25歲和65-70歲;從職業分布情況看,農民占71.83%居第一位,其次是家務及待業占9.07%;第三位的是學生占6.39%。
為何青年和老年是兩個發病高峰?河南省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孫定勇說,這主要是因為青少年正處在發育期,免疫力活躍,同時又多是群體生活,易被傳染。而老年人之所以成為高發人群,則是因為這部分人免疫力低下。
一個結核病可傳染 10~15 個健康人
研究表明,1例傳染性肺結核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平均一年將傳染 10~15 個健康人,在人群密集、通風不暢的環境下,將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
感染了結核桿菌,并不意味就會成為結核病患者。專家表示,在結核潛伏感染人群中,約5%-10%的人會在一生中發展成為活動性結核病患者,成為新的結核病傳染源。這是因為結核病的發病與機體的免疫狀態密切相關,在免疫力強的狀態下,結核桿菌在人體內處于一種休眠狀態。一旦人體的免疫力降低,結核菌就容易趁機活躍起來,這部分人群就會發展成為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當下,許多年輕人學習、工作、生活壓力大造成身心疲憊,作息和飲食也不規律、不健康,有的人還吸煙、酗酒、長期熬夜,平日久坐不動、嚴重缺乏鍛煉,都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讓結核桿菌乘虛而入。
我國仍是全世界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發病人數居全球第二位。在我國29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中,肺結核的發病人數排第2位。
遠離結核病 預防最重要
眾所周知, 我國新生兒或者出生后1-7天就會接種一劑卡介苗,因此卡介苗在我國也被俗稱“出生第一針”。
接種了卡介苗,以后還會得肺結核嗎?對此,省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所預防控制室主任孫建偉說,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的保護期是有效的,疫苗誘導的保護效果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但卡介苗并不能防止結核潛伏性感染的發病。
同時,因為卡介苗并不能影響結核的傳播,所以成年人再次接種卡介苗的意義也不大。
專家提醒,目前,遠離結核病,預防首當其沖,預防結核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增強體質、做好個人衛生、一旦發現盡早規范治療。
專家建議,預防結核病,要增強抵抗力、遠離亞健康,平時應做到生活規律、營養均衡、戒煙限酒,還要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鍛煉身體。同時,定期體檢也很重要,發現肺部有異常病灶,切莫大意,應及時到結核病專科醫院就診。確診患者通過早期發現、規范徹底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大多數都可以治愈。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