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招進行中,本次中考是“雙減”政策發布后的首次中招考試,今年中招試卷難度如何?能給學子們未來學習成長帶來什么啟示?6月23日,省會多所中學各學科一線名師圍繞中招試卷展開分析、提出建議。
【語文】 試題整體難度適度下降
針對中招語文試卷,河南省實驗中學時瑋芬表示,整體難度有所下降,語文試題守正創新,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目,重點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切實引導教學,有效服務“雙減”,有助于引導教師用好教材,引導學生回歸課堂。
具體來說,整套語文試卷材料豐富全面,內容淺顯易懂,學生沒有閱讀障礙,這為學生認真讀題、深入思考、規范表達留下足夠的時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并且,語文試題內容范圍和考查目標嚴格依據課程標準;試題內容緊密關聯教材,試題材料呼應教材。例如,選用的課外文言文語段是游記,而教材中有現代文游記單元、文言文游記名篇,學生閱讀和答題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教師鄭美玲表示,今年語文試卷作文圍繞“聲音”設置了兩道題,文體要求明確,重視學生真情實感的抒發,注重考查學生理性思考與思辨能力。其中,命題作文“留在心底的聲音”意在讓學生圍繞“心底的聲音”在敘事中呈現自己的成長經歷,寫真事,抒真情;材料作文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創新思維及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在當前信息滿天飛的時代,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并發出正確的聲音。
【歷史】 題型、題量、難度整體保持平穩
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教師曹艷鶴說,今年中招,歷史試卷整體平穩,題型、題量、難度等方面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試卷圍繞歷史學科的基礎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展開,體現了“雙減”背景下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
曹艷鶴認為,今年歷史試題覆蓋面廣,依托基礎知識,分值分布均衡合理,突出主干知識。試題圍繞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選取相關史料,進行情境創設,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等學科思維和素養,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思考、解決現實問題。同時,試題豐富考查形式,科學規范,設問有梯度,表述方式符合初中生認知水平,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認知歷史、從不同視角追溯人類不同階段的文明成果,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命運、關注世界發展的責任感。
【化學】基礎試題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
針對中招化學試題,鄭州外國語中學教師李霞表示,試卷體現了“雙減”政策導向,既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體現了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綜合考查。
李霞說,今年的化學試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背景材料新穎,時代感強,試題注重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例如:試題中涉及到的“食材或食品中富含的蛋白質”;“酸雨的防治”;“糧食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化肥”;“人類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聞到花香”和“壺蓋被頂開”;“熟石灰在生產或生活中的一種用途”等等,這些試題情境均來源于真實的生產、生活或科研實際,體現了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特點。
總體來說,化學試題注重基礎性,知識覆蓋全面,突出學科主干知識。在保證總體區分度的前提下,基礎試題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引導師生在平時的教與學中,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回歸教材,合理把握教學的深廣度,不隨意拔高學習要求。
【物理】降難提質注重基礎
鄭州外國語中學教師王亞莉表示,今年中考物理堅持“降難提質,守正創新”的命題思路,引導教學回歸本質,助力推進“雙減”落地。
王亞莉說,今年試題突出基礎性,全面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許多試題均源于教材實例和課堂教學過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并以嶄新的視角賦予了新的考查內涵。
例如第4題的水瓶琴,第15題平面鏡中成像,第20題檢驗臺面是否水平的操作方法均是教材習題的改編。命題進一步引導教師未來教學中要注重夯實基礎,挖掘教材中各欄目的潛能,對知識進行再創造,幫助學生實現對基本概念、規律的建構,同時糾正片面追求所謂的新題、難題的舊習,避免誤入題海的歧途,真正體現“雙減”政策的落地。
鄭州市第八中學教師高虹燕認為,今年物理試卷保證試題穩定性的基礎上,增加了試題的開放性。
如第6題對物質屬性的比較及應用,答案的開放性有利于學生選擇最熟悉的物質屬性作答,照顧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第21題以“節約一度電”主題活動為情境設計問題,通過寫出一條節約用電的建議,提高了節能意識,踐行低碳生活的科學態度與責任。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獨立思考,提高思辨與創新的能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紅 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