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燕 王陽 通訊員 李盼
秋意漸濃,鄭東新區如意湖畔、智慧島里卻是全國嘉賓云集、高朋滿座熱鬧場景。連日來,在第五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系列活動中,專家學者齊聚合而論道,深入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為推進人才鄭州大匯聚獻言獻策,全面助力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這是我第三次來到鄭州,每一次來都會有新感覺,尤其是這次看到中原科技城建設發展得這么好,深深感受到鄭州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對于人才的重視。”9月24日,在2022數字經濟論壇上,航天科工集團航天長峰首席科學家張濤是主講嘉賓,他告訴記者,鄭州是人口大省河南省會,對于中原科技城來講,要更多引進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理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包容、支持人才,用完善的制度護航人才發展。
張濤表示,中原科技城發展,人才是核心、產業是關鍵,要想留著人才,必須有足夠吸引人才的產業,鄭州有很好的區位優勢,在發展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等新興產業方面有著巨大潛力和空間,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有了產業支撐,便能夠為更多的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發揮才智、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好平臺,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讓他們能夠在鄭州扎根,成為中原科技城建設最堅定的一份子。
龍子湖畔綠樹成蔭,金黃色的銀杏果掛滿枝頭,智慧島大廈三樓,9月25日,參加醫工融合與醫學技術科技創新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激蕩智慧、碰撞火花,深入研討醫工融合科技協同的創新鏈條、關鍵要素、協同模式與跨界合作,共同探索醫工協同創新與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
“人才是發展關鍵資源,創新是發展核心動力。鄭東新區城市建設得十分宜居,中原科技城有著系統清晰的發展的規劃,這里的發展潛力很大。”作為論壇承辦方之一,北京理工大學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潘浩儒表示,近年來,鄭州市、鄭東新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規劃和人才政策,這些都需要相關職能部門抓好落實,比如在人才服務方面,如何讓人才公寓的建設分配更有效率,讓人才子女就學入托更加便利等等,對于人才服務的水平越高措施越細,越能夠讓他們感受到重視、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北京理工大學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落戶中原科技城有一年多時間,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們搭建起科研及服務平臺,建設以責任教授、研究生、工程師為梯隊的科研團隊,明確了技術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三大核心任務,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發揮研究院資源和平臺優勢,解決區域經濟發展關鍵需求,加快產業對接、成果轉化,并支持和孵化出一批河南印記的高精特新企業。”潘浩儒表示,醫工融合、機動智能無人系統等是研究院的主要方向,目前在鄭州所從事的研究工作,大多是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在一些研究方向上已經填補了河南甚至國內的空白,未來將更好地結合本土資源,在實現技術發展突破的同時,更是要做好成果的轉化、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延伸帶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為中原科技城建設貢獻“北理工”力量。
人才因事業而聚。鄭東新區堅持把中原科技城、省科學院、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作為一號工程,以產聚才、以才促產,拓寬成就人才的新空間。
突出全域布局,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立足中原科技城260平方公里空間范圍,結合河南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改革方案,以重塑實驗室體系為契機,規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功能區,形成以嵩山、黃河實驗室為首的重點實驗室聯盟,著力構建高效協同的科創創新平臺。目前,以省科學院為載體,篩選雙向融入項目19個,對接引進PI團隊20個,承擔實施一流課題27個,初步形成了集聚效應。
聚焦戰略需求,搭建技術研發平臺。緊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依托省科學院、中科大數據研究院等17個研發機構,大力引進哈工大鄭州研究院、鄭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產學研創新聯合體,為各類人才開展技術研發提供平臺支撐。目前,新培育河南奇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49家,累計達到236家。
堅持雙招雙引,搭建人才成長平臺。通過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實現引資引智一體推進,實現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一并落地,匯聚了華為超聚變等領軍項目252個,京東科技中原總部等頭部企業,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學軍等人才團隊,一大批好企業、好項目為各類人才就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事業因人才而興。鄭東新區將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聚焦“吸引人、成就人、留住人”,不斷升級政策體系,加快打造一流平臺,持續優化人才生態,努力構建最優機制,高質量做好人才這篇“大文章”,全力以赴打造成為一流人才的匯聚之地、培養之地和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