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用旋律點綴溫柔夜晚
·中共鄭州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召開
中國共產黨鄭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今日召開。
·新進展!鄭州彩虹橋鋼箱梁東側跨頂推順利完成
鄭州彩虹橋新進展來了!11日上午,鄭州彩虹橋及接線拆解與新建工程CHXS-1標段控制性工程新建彩虹橋東側跨鋼箱梁頂推順利完成。
·明晚10點起,鄭州七個路段停水三天
為配合鄭州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12月13日22:00至12月16日22:00,將對鄭州市區七路段實施停水,涉及多個單位和小區,請位于停水、降壓區域內的用戶提前做好儲水準備。如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供水熱線67680000。詳情<<<
·中央網信辦:重點整治彈窗頁設置虛假關閉按鈕
近日,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領域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其中提到:
全面凈化頁面呈現。集中整治應用程序利用暗示詞匯、衣著暴露的圖片或引人聯想的標題等不良信息,誘導用戶點擊下載。
集中治理彈窗問題。全面整治各類應用程序彈窗多且難屏蔽的問題。重點整治彈窗頁面設置虛假關閉、跳轉按鈕,利用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誘導用戶點擊或自行跳轉至其他鏈接。
·除特定場所外,上海不再掃場所碼
據上海發布 ,除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醫療機構、學校(含托幼機構)等特殊場所外,本市其余場所不再要求查驗“隨申碼”等健康碼,不再要求掃“場所碼”(含“數字哨兵”)。上述措施自2022年12月13日零時起實施。
·2023春運跨省游熱度大增12倍
攜程數據顯示,通信行程卡取消通知發出后,12月12日0時-13時,春運期間跨省游交通、度假等產品搜索熱度環比上周同期大增12倍,機票搜索量基本和疫情前持平。截至目前,春運航班熱門出發地TOP10為:上海、北京、三亞、深圳、成都、廣州、海口、哈爾濱、長春、杭州。
·我國再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今天,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
·世界杯半決賽將播放2首中文歌
卡塔爾世界杯半決賽,阿根廷VS克羅地亞(14日3點)和法國VS摩洛哥(15日3點)。@FIFA世界杯 官方宣布,《孤勇者》《相信》兩首中文歌曲,將在半決賽現場播放。
放過“這屆年輕人”吧!
“這屆年輕人”實在是太忙了!忙到令人心疼。
作為社交媒體上的常駐人士,他們明明年齡不大,卻已經在互聯網的詞條里嘗盡了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這些詞條里的“這屆年輕人”,前腳剛剛“被精致窮毀掉”,后腳又開始“半夜撿起垃圾”:
上一秒還在冒著“猝死”的風險熬最晚的夜;下一秒就開始泡枸杞、喝人參水養最貴的生:
在這一固定詞條之下,“這屆年輕人”正在以平均每天三次的頻率、看我七十二變的身姿,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一時間,似乎人人都在圍觀“年輕人”,研究“年輕人”,研究他們的表情包、網絡語言、交友方式、職場風格……試圖搞清楚標簽下的他們到底有多神秘。
“這屆年輕人”招誰惹誰了?為啥大家都在關注“這屆年輕人”?
你真的認識“這屆年輕人”嗎??
乍一看,關于“這屆年輕人”的內容五花八門,話題層出不窮,但細品,其“配方”無外乎這么幾類。
最常見的是對年輕人當下的狀態下“論斷”:年輕人禿了,年輕人宅了,年輕人開始相親了,年輕人相親都找不著對象了,年輕人辭職了,年輕人撿垃圾了,年輕人當保安了……
基本上,只要有點新奇、小火的東西,都能套進“年輕人”這個萬金油概念里。同時,這種論斷的表述往往又貧瘠而絕對,不是“已經開始XXX”,就是“都在XXX”。
年輕人打個噴嚏,都恨不得寫成《這屆年輕人都在打噴嚏》,這種論斷儼然有種“大局已定,時代在召喚”的感覺。仿佛如果誰還沒有做這種事,都不配管自己叫“年輕人”。
關于年輕人的論斷,通常還跟一些網絡熱詞緊緊相關。“佛系青年”“隱形貧困青年”“精致窮”“偽精致”“朋克養生”“量化生活”“電子木魚”“潮人恐懼”……這些標簽恐怕只有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年輕人,才能把握得住。
而年輕人也樂得往自己身上貼一些新奇標簽,以彰顯自己的新潮、獨特。留得一群“兵馬俑”中老年人一臉蒙圈、求知若渴地想知道年輕人這個群體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于是,另一個有關“這屆年輕人”的高頻句式就產生了——“年輕人為什么XXX?”比如:“年輕人為什么不愛辦傳統婚禮”“年輕人為什么不愛逛宜家”“年輕人為什么不愛吃鴨脖”……
今年8月17日當天的微博熱搜榜上,前50個話題里,就有4個長輩對年輕人的關切和疑惑。
當然了,無論什么時候年代,談論“年輕人”時,總是逃不過長輩“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到了“這屆年輕人”,也免不了被“爹味”說教一番,其中最夸張的莫過于最近幾年流行的“毀掉體”。
“手機,正在摧毀年輕一代”“被X唄毀掉的年輕人”“被舒適圈毀掉的年輕人”“外賣,正在毀滅年輕人的生活”“被宮斗劇毀掉的中國年輕人”“被‘精致窮’毀掉的年輕人”……仿佛這屆年輕人要經歷數次“毀后重建”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就這樣,圍繞著年輕人們的擇業觀念、處事原則、生活方式,互聯網上誕生了無數截然不同的形容,并被寄予了各種各樣、半真半假的想象。誠然,有些話題確實有探討的空間,但有些話題也讓不少真正的年輕人摸不著頭腦。
比如前段時間,話題#年輕人為何不愛吃鴨脖了#沖上了熱搜,而在這個熱搜下面,就有許多網友表示已經有“年輕人疲勞”了,有人直接質疑:“今年流量關鍵詞是年輕人嗎?放過年輕人吧?”
一些年輕人對自己頻頻“被代表”“被上熱搜”“被碰瓷”感到厭煩,甚至有人專門搭建了一個新的詞條“年輕人可沒惹你們任何人”來反擊。
“這屆年輕人”為啥處處刷存在感?
不過,話說回來,為啥“這屆年輕人”這個詞條到處刷存在感呢?“這屆年輕人”又招誰惹誰了?
其實,部分媒體和社交平臺熱衷于用“這屆年輕人”作為話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確實“好用”:既是個百試不爽的“流量密碼”,又是個曖昧的“萬能公式”。
在互聯網領域,一直有“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傳說。《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其中,30歲以下網民占比為34.9%,整體規模約為3.6億。
盡管近年來互聯網在向中老年群體滲透,但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年輕人普遍更擅長使用社交媒體,表達意愿強,活躍度高,是平臺流量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互聯網注意力經濟的主人公。用“年輕人”作為話題,本意就是吸引年輕人進入討論,以增加其對媒體和平臺的活性和黏性。
“年輕人為什么不愛做家務”“年輕人有了房子就不會努力了”“年輕人為何抵觸體檢”……看到這樣的話題,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想要冒個泡。只要你關注,只要你冒泡,只要你討論,只要你爭辯,熱度就有了、黏性也來了。
而且,“這屆年輕人”本身也是個充滿曖昧空間的詞條。“年輕人”是個泛指的、籠統的概念,究竟是指哪個年齡段、哪個群體,沒有一個確切答案,有很大的模糊余地。什么新奇的現象、概念,都可以往“這屆年輕人”這個框里裝。
“《這屆年輕人,已經開始撿垃圾了》《這屆年輕人,開始夢想當宿管阿姨》……當你要為某個新鮮事取一個帶逗號的標題時,‘這屆年輕人’堪稱萬金油。”某媒體記者阿桑這樣評價這一詞條的作用。
換言之,誰都可以設定一個似是而非的年輕人話題,比如“年輕人為什么不變老”,乍一看也能唬住人。但事實上,一些預設的話題并不真正存在,只是個案放大后形成的社會假象。
此外,有關“這屆年輕人”的話題之所以能如此“吃香”,除了媒體的情緒渲染外,還因為它們確實切中了部分年輕人的心理狀態、生活狀態,描摹出了時代的輪廓。
“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這種變化超過了所有人的積累,相比于工作、生活已基本穩定下來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對時代變化的感知更為敏銳,也更能做出即時的反應。”傳播學學者劉陽這樣說道。
比如,高速城市化、人口向一線城市聚集是近年來中國社會變遷的“主旋律”,10年前播出的《奮斗》《蝸居》《裸婚時代》等電視劇就在討論“80后”年輕人在一線城市生活的狀態;而如今,“這屆年輕人逃離北上廣”“這屆年輕人回老家買房”等話題仍能引起熱議。
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經歷更能反映出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底色,因此,大家更傾向于將年輕人作為一面觀察社會的棱鏡,來道出他們對時代的感知。
看見標簽背后,鮮活的人
某種程度上,“這屆年輕人”的話題用一些碎片化的呈現,勾勒出了部分年輕人的共性和時代特征,讓年輕一代的焦慮和迷茫被更多人看見。
但也有一些話題,有以偏概全、簡單粗暴“貼標簽”的嫌疑。部分年輕人的生活被看見、選中,然后在新聞里集中、放大。于是看起來,所有年輕人都在整齊劃一地做同一件事。
其實,每個代際都嘗過被“貼標簽”的苦——“熊孩子”“老人變壞”“油膩的中年人”,這次輪到了“這屆年輕人”。但如果永遠用一言以蔽之的標簽,綁架一代人的形象和選擇,人們給予標簽的注意力,是遠遠大于個人的。
正如魯迅先生在《野草》中所言:“開口青年,閉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論?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
這代人中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而鮮明的,不是簡單幾個標簽就能概括的,無論是職場整頓、還是佛系躺平,年輕人想要的世界,終究是要靠他們去追求。
多看到切實存在的個體,多關注具體的人,或許是對每一個不同群體的最大尊重。
來源:央視網
停止內耗,從三次放下開始
有位作家說過:“一個人痛苦的根源,就是持續性的內耗。”
內耗嚴重的人,往往雜念太多,對人對事反復思考,過度糾纏,故而陷入情緒的牢籠,痛苦不堪。
其實,內心簡單了,事情就簡單了;雜念放下了,生活就輕松了。
一個人停止內耗,就是從這三次放下開始的。
·放下對事的糾纏
·放下對人的評定
·放下自我的執著
50歲羅永浩被曝再“轉行”:
愛折騰的中年人,過得都不會太差
前兩天,一則“羅永浩入局Tiktok”的消息不脛而走。
報道稱:由羅永浩聯合創立的交個朋友,正在布局海外電商培訓業務。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網友紛紛感慨:“還有什么是老羅不能的!”
回首羅永浩這些年,教英語、做手機、開發社交軟件,最后紛紛折戟,一度背上6億巨債。
后來,他不得已拉下臉面,在嘲笑聲中直播帶貨,甚至上綜藝“蹭”流量。
直到今年,好不容易還完錢扭轉風評,又樂此不疲地玩起了AR,還打算進軍海外電商。
不由得感慨:這還是個中年人嗎?
生活中太多人,30歲就整天擔心被后浪趕超,40歲又開始焦慮被時代淘汰。
但50歲的羅永浩,用他的行動給我們開出了一劑解藥——怕什么?就是折騰!
就像劉潤講的:“巨人過河,無需策略。”
一個敢于折騰的人,永遠沒有中年危機。
■鄭州■
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間晴天
偏西風轉西北風3-4級
最低氣溫:0℃~1℃
最高氣溫: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