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全國人大代表孫中嶺:培育更多“新農人” 扎根鄉村大有可為

          2023-03-09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鄉村要振興、關鍵靠人才。我認為,在農村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培養振興鄉村發展的‘三農’工作隊伍迫在眉睫。只有培育更多扎根鄉村、振興鄉村的‘新農人’,農業才能真正成為大有可為的事業。”全國人大代表、中牟縣官渡鎮孫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中嶺說。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缺乏統一組織

          孫中嶺說,新型職業農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勞動者,而是城鄉融合發展下的農村“精英”,是一種有思想、有理念、有抱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曉政策、有組織、守法紀”的職業化農民,擁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能力,能夠應用現代理念經營規模農業、應用市場化手段發展農村產業。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農民增收的根本之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是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孫中嶺坦言,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并不樂觀。當前,在農民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主要由農業、教育、人社、財政、科技等部門按照上級部門培訓的要求,分部門、分層次制訂計劃,分別組織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缺乏統一、高效的領導和組織協調。

          由于政出多門,培訓費用分屬不同的部門,經費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尚未形成相應保障機制,培訓的財政撥款經常會被擠占、用作他用。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的政策實施沒有形成合力,農民職業培訓往往是在上一級行政命令要求下組織實施,執行主體被動執行、熱情不高、培訓效率低下、經費保障不力、缺乏有效考核機制、上下聯動協調不暢等諸多因素就成為制約農民職業教育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障礙。

          要擬定“以需定培”培訓計劃

          孫中嶺建議,應盡可能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培訓,避免政府的有效供給和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具體的培訓內容不是由相關部門“拍腦袋”決定,而是經過政府各部門和接受培訓對象進行充分的溝通,經過細致的農村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當地農民的實際需要后決定的。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良性互動前提下,擬定“以需定培”的培訓計劃和內容,而不是不切實際的“以培定需”,被動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任務。

          孫中嶺建議,要加大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投入。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投資力度,在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基地,讓農民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建立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模式。動員涉農機構和社會組織廣泛參與與支持,通過搭建網絡課堂、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等“四大課堂”,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樣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盧文軍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