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風雨兼程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力以赴拼經濟、千方百計促發展,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
本報與《鄭州日報》同步推出【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鄭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干勁和蓬勃的朝氣。今日刊發第七篇章“文化強市”之二《文化惠民潤綠城》。
“沒想到在咱家門口就能免費欣賞到這么多國外珍貴文物,真是太讓人震撼了。”上周日,市民吳倩帶著孩子來到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認真欣賞“大河文明展”后高興地說。來自意大利4家博物館、國內14家文博收藏單位的203件(套)珍貴文物亮相鄭州,讓愛逛博物館的眾多市民興奮不已。
逛完博物館,吳倩又拉著孩子走進鄭州美術館新館,欣賞全新開幕的“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這可是中國畫領域最高藝術水準的展覽,每五年舉辦一次,是美術界的一項重要展事。”從小就酷愛美術的吳倩難掩喜悅之情。
這些日常生活片段,只是成千上萬鄭州市民多彩假日生活的一個縮影。隨著鄭州一個個文化新地標拔地而起,一項項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實處,鄭州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節節攀升,古都鄭州的文化氣質也更加卓爾不群。
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正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展出
博物館里感受厚重與多彩
近年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博物館,讓商都鄭州迸發出強勁的“博物館力量”。
3月3日,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正式啟幕,用203件(套)珍貴文物生動展示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的璀璨文明,文物類型涉及陶瓷、雕塑、青銅器、木乃伊、碑刻等多種類別。四大文明古國留下的珍貴文物在綠城交相輝映,穿越歷史時空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展品既有古埃及的貓木乃伊、木棺、亡靈書,也有出自古代兩河流域的印章、楔形文字泥板,還有古印度的陶罐以及古代中國的九鼎八簋青銅器等。不少市民與親朋好友一起漫步展覽大廳,生動感受大河文明串起的璀璨歷史畫卷。
除了國有博物館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近幾年,多家非國有博物館也綻放異彩。“宋人生活與二十四孝圖”磚雕展覽自3月1日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啟幕以來,每天都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免費參觀。“此次展出的宋金時期磚雕達100余件,對于研究宋金時期的戲曲、音樂、服飾、社會風俗具有重要意義。”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副館長李紅新說。
近日,在省文物局開展的2022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推介活動中,鄭州山海硨磲博物館申報的“貝耀中華——硨磲文物展”榮獲2022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獎。
鄭州文博盛事精彩不斷
近年來,鄭州文博領域大事、盛事好戲連臺。
去年盛夏,經過提升完善后,生動展示巍巍亳都燦爛歷史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正式開放,吸引眾多市民沉浸在商文化的濃郁氛圍中。
去年金秋,古都鄭州在黃河之濱唱響凝聚磅礴力量的“博物館大合唱”——645家參展單位,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05場在線直播,1455次媒體報道,1億人次網絡點擊……在后疫情時代,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綻放出的熠熠華彩令人驚嘆。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正在著力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系,全力服務保障省博物館群建設,相關部門正在加快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宋陵遺址公園、雙槐樹大遺址保護展示和考古遺址公園等重大項目規劃與建設工作,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文化惠民活動異彩紛呈
在鄭州,由政府送文化、居民群眾樂享其中的“文化惠民”活動已成為一道別樣風景。
來自市文廣旅局的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自2018年推出以來,已累計演出100余場,現場觀眾15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在線觀看超700萬人次,先后邀請國家京劇院、中央芭蕾舞團、國家話劇院等國內頂尖藝術院團來鄭交流演出。
與一場場精品劇目相輝映,走進全市眾多鄉村、社區的舞臺藝術演出好戲連臺。去年8月,2022年鄭州市“舞臺藝術進鄉村、進社區”活動在新鄭市辛店鎮陽光社區精彩上演。常派再傳弟子虎美玲高徒曹會芳領銜主演的名劇《花木蘭》,讓鄉親們過足戲癮。全市“舞臺藝術進鄉村、進社區”活動自2011年開展以來,連年被市政府列為重點民生實事,活動堅持“政府購買、院團演出、群眾受惠”的原則,已累計演出12000余場,惠及群眾800余萬人次。
多年來,鄭州圖書館著力構建涵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夜讀吧、分館、閱讀站、基層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以及跨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聯盟,形成了“全市一張網、服務全覆蓋”。如今,全市擁有功能齊全、便民利民、溫馨舒適的智能化閱讀空間鄭品書舍79處,流轉圖書80余萬冊,實現“一卡通”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圖書通借通還,資源共建共享,由城市書房構筑的“15分鐘閱讀生態圈”已成為綠城文化新地標。
鄭州美術館新館開放兩年多來,先后舉辦“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李伯安:走出巴顏喀拉”“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大河意象:沿黃九省畫院聯盟作品展”“王剛:何以黃河——當代黃河主題藝術研究展”“第五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等展覽40余項,吸引現場參觀人數逾百萬人次。同時舉辦“書語童畫項目”“星星計劃項目”“云課堂”等線下、線上美育推廣活動400余場,吸引30余萬人次參與。
近日,“紅色文藝輕騎兵”鄭州文化館梨園新花藝術團走進高新區石佛村開展文藝演出,為基層群眾送上精彩的戲曲藝術盛宴,受到村民青睞。
“最近,我們大劇院推出的多臺音樂會和兒童劇上座率都很高,這說明鄭州市民越來越具有文藝范兒。”昨日,鄭州大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劇院正在推出“2023新春演出季”活動,4月底前,42臺60場精彩劇目涵蓋音樂會、舞劇、話劇、戲曲、曲藝、兒童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為市民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文 李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