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報道版面
滎陽市高山鎮石洞溝村,不僅有明清時代的古宅院落群,還有3000多年前的傅氏始祖的商相祠,更有倡導勤儉持家的《崇儉約》。日前,記者和中原古民居保護志愿者團隊發起人金鑫等來到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的石洞溝村,探訪古村新貌、儉約民俗和以此為基礎打造的鄭州市西部生態文化體驗區。
商相祠堂
粗壯的國槐見證明初以來村民的繁衍生息
來到石洞溝村口,路旁是紅石壘成的墻,紅石的旁邊是一條寬約10米的河。“這些紅石取于河中。石洞溝村的先民多用紅石建筑院落。”金鑫說。
走進石洞溝村,路一側正在建設研學基地,另一側是古色古香的兩層院落,正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在村民傅丙午家門前有一棵國槐,金鑫用雙手抱它也抱不過來。“這棵國槐栽于明朝初,見證了石洞溝村村民于明朝初年遷來后,在這里繁衍生息。”金鑫說,石洞溝現有戶籍人口約2800人。
走進清代乾隆初年舉人付子墨的古宅院落,宅院用青磚、青瓦和紅石建成,是一處小型建筑群,既有兩層的閣樓,也有曲折回轉的庭院道路,正房和廂房高低明顯、氣勢不同。
石洞溝村第一書記張博說,幾乎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參觀游客。村民已不在此居住,但為了便于參觀者參觀,個別院落大門未上鎖,只鎖著各間房門。
其間,記者遇到3名參觀者,他們是慕名而來。其中的汪先生在參觀后說:“依山傍勢的院落布局與結構設計頗為匠心獨運,充分顯示了古人的大智慧。”
已有3000多年歷史商相祠,碑刻記載了一代名相
石洞溝村的厚重不僅幾百年,來到商相祠,這里有30多塊碑刻,其中有《傅氏族譜序》碑刻。據《傅氏族譜序》記載,傅氏先民在此居住已有3000多年。隋唐時期,為躲避戰亂,傅氏祖先遷往山西平陽。在明朝初年,“中州蕩平”,傅氏“返我故土”。
何來“故土”一說?“我們尊傅說為我們的始祖。”世界傅氏宗親聯誼總會副會長傅幻石說。
傅說是誰呢?商相祠內的碑刻顯示,傅說為殷商時期的名相。商王武丁即位后,致力于復興殷商,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武丁尋訪民間,終于在傅巖(今石洞溝村)筑土墻的奴隸中找到了他。武丁與之交談后,認為他是位圣人,于是任用他為相,賜姓“傅”。后人為了紀念傅說,便建起了商相祠。
根據出土的碑刻和古汜水縣志記載,商相祠歷經了久廢和重修。據現商相祠中碑刻記載,清乾隆三年,時任汜水縣令許勉燉所撰《傅巖里商相祠堂記》曰:“傅巖里舊有商相祠,久廢。”2015年,商相祠再次重修。
傅幻石說,因為崇高的威望,傅說在世時便已被尊為圣人,自《春秋》以來的文獻記載,均稱傅說為圣人,比孔子要早800多年。古時,在商相祠外經過的官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在《傅巖里商相祠堂記》,許勉燉說:“天下萬世凡為學者,所嘗宗主也!”
《崇儉約》讓村民保持抑奢崇儉的民風
商相祠還有一塊碑刻,尤為突出地顯示傅說留下了“正、善、儉、孝、學”5字祖訓。碑刻顯示,《崇儉約》是傅說子孫傅檙(chéng)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所立。《崇儉約》告誡族人鄉鄰:“若不抑奢崇儉,何以酌盈劑虛?”(若不抑制奢侈,崇尚節儉,如何用積累補災年之缺?),而且要做到“余一余三,備災備祲”(3年耕而有1年之余,9年耕而有3年之積,用以備災備荒)。
“《崇儉約》可操作性強,很容易執行。”今年70多歲的傅氏族長傅超群告訴記者。
制定于300多年前的《崇儉約》,村民稱其為“家法”。正是這部“家法”,使這個村雖歷經歲月滄桑,卻始終保持著抑奢崇儉的淳樸民風。
古時候講究葉落歸根,從傅家走出去的官員后來都葬在本村。“但村里找不到任何一位傅氏先輩的墳墓。我們推斷,他們正是遵守了《崇儉約》‘遵孟子明言,亦止棺衾從厚’(遵照孟子的明言,也應禁止棺材和壽衣太豐厚)的要求,沒有大造墓穴。”從事傅氏家譜研究的傅萬祎介紹。
傅萬祎說,他父母吃饃都是用雙手捧著,最后把掉在手心里的饃屑都吃得干干凈凈,還教導孩子們說“余一余三,備災備祲”。他現在吃饃也學著父母的樣子,孩子們也都學他,不浪費一粒糧食。
“《崇儉約》救了我的命!這是俺爹生前經常說的話。”村民龐忠信說,“當年,俺爹逃荒至此,餓暈在路上,是石洞溝村的村民救了他。從那以后,我爹就經常念叨,我們要把《崇儉約》傳下去,永遠記住‘余一余三,備災備祲’。”
打造鄭州市西部生態文化體驗區
近年來,石洞溝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據村情民意全力打造滎陽市西部生態文化體驗區,組建了石洞溝村鄉村特色旅游辦公室,大力宣傳推介殷商文化遺存、優秀家風教育、3個明清古民居群、商相祠堂、古橋、古井、古道、古廟宇、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同時,村里鼓勵引導村民發展民宿項目,開展農家樂,養土蜂蜜、做農家飯,種植綠色小雜糧,生產綠豆、紅薯、山野菜、瓜果、柿餅等農村土特產。目前,石洞溝村商相祠已被選為滎陽市委黨校教學點、滎陽市紀委優秀家風教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德育教育基地、省住建廳企業家活動基地、省高校社會活動基地、媒體采風基地、老知青活動基地、繪畫書法拍客活動基地等,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現在,經過石洞溝村外圍的鄭州隴海路大橋正在修建,不久的將來,從隴海路可直達石洞溝。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姚輝常 通訊員 王糧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