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尚培元
鞏義市站街鎮寺溝村把鄉風文明、文化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從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破題”,優化文化“軟實力”,練就發展“硬功夫”,推動“塑形”向“鑄魂”深化,以鄉村文化為載體,形神共抓,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努力打造和諧美麗的“寺溝升級版”。
一幅黨建宣傳版面,彰顯出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草地染綠,風傳花信。一塊兒巨石上刻著“和諧家園”紅色行書字體,門口一叢竹子泛著青綠,草木間櫻花含苞欲放,這里就是“鳳鳴社區”,昔日的站街鎮寺溝村。
寺溝村是站街鎮最小的村子,149戶,516人,35名黨員,一個支部,3個村民小組。2010年,1072畝土地被豫聯集團征用,寺溝村整體搬進“鳳鳴社區”,成為鞏義市第一個整體搬遷的村莊。“雖然安置在小區,實施社區管理,但我們仍舊習慣稱寺溝村。”寺溝村黨支部書記朱青說。
該社區大院里,一幅黨建宣傳版面格外醒目。朱青指著“黨員公示欄”說:“我們村先進黨員身份都在這里亮出來了。”在“黨員教育欄”前朱青介紹,這些黨員都是防汛期間的平民英雄、身邊好人。去年7.20水災,社區斷水斷電,黨員開車到豫聯集團拉水,保證村民生活;下雪天,不用召集,黨員就會出來清掃樓院和路上的積雪。最讓朱青感動的是,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黨員帶頭,村干部、村民小組長齊上陣,大干三天,將社區周圍瘋長的雜草野枝徹底清除,“社區一下子透亮了。”54歲的監委委員榮曉玉參加了這次“義務勞動”,她說,“清理干凈了,環境美麗了,心情也舒暢了。”她又介紹,社區的綠植花草、景觀樹木都是黨員帶頭管理,義務修剪,既鍛煉了干部,又節約了開支。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落實黨員聯系戶制度,為黨員家庭掛牌“亮身份”,讓黨員站出來,讓黨員家庭顯出來,筑牢“主心骨”,激發黨員活力,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朱青今年35歲,大學畢業后從老家中牟來到鞏義,為鞏義市黨代表,獲“先鋒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1年擔任寺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承諾說,要為群眾辦實事,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在“支部書記承諾墻”上,朱青已經完成的“承諾”,都用圖片標示著。
一塊兒黑板報,蘊含著村民鄉土文化情懷
78歲的退休教師杜元欣是寺溝村“先進共產黨員”,他負責在社區“辦黑板報”。“黑板報內容涉及國家大事、農事節令、健康知識。”杜元欣說,“每個月更新一次。”這塊兒黑板報已經辦了將近10年,更新過100多期,抄錄的都是身邊事,蘊含著村民的鄉土文化情懷,大家走過這里都會駐足觀看。
杜元欣是詩圣杜甫第39代孫,是寺溝村的文化人,村里的每一項文化活動他幾乎都參與。春節書寫春聯,元宵節猜燈謎,謎語都是他自創的,還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三句半”形式,編排節目,宣傳黨史學習教育。
寺溝村因寺得名,地處黃龍嶺與鳳凰嶺之間,寓意龍鳳呈祥,社區也以“鳳鳴”命名,文化底蘊深厚。寺溝村黨支部把文化活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軟實力”,在社區設置黨建長廊,放映紅色電影,講述紅色故事,彩繪二十四孝圖;為慶祝建黨百年,開展“百名少年講黨史”宣講活動,邀請河洛大鼓藝人說唱黨史,帶領黨員干部赴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參觀學習,組織廣大干群升國旗、唱紅歌、誦詩詞,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深情祝福;在端午、中秋、重陽、冬至、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村民一起包粽子、吃月餅、煮餃子,以不同的方式歡度“我們的節日”;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慶日,開展紀念、宣講、慰問活動。
黨總支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硬功夫”,將主題黨日、周六志愿服務日作為凝心聚力的“創建日”,黨員群眾整治社區人居環境,規劃車位130多個,修建車棚3個,安裝充電樁67個,杜絕飛線充電。
老黨員馮愛榮在村里工作了18年,現在仍在發揮余熱,仍在關心著村里的事情。“這屆‘兩委’干部年輕有朝氣,帶頭有活力,能夠凝聚人心,真正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馮愛榮說。
2021年,寺溝村又被評為“四星文明村”,這些事情,杜元欣都會在黑板報上公布出來。
一張星級文明戶公示牌,塑造了寺溝村的鄉風文明
在一張“十星級文明戶”公示牌上,寫著夏會勤、杜曉蕾的名字,也寫著朱青的名字。“星級文明戶的評選也很嚴格。”寺溝村黨支部委員鐘又生說,“申報星級文明戶先要自己報材料,由黨員干部評選。”鐘又生介紹,星級文明戶積累到8顆、9顆、10顆星時,黨支部會為該戶舉行掛牌儀式,名字也會在鄉村光榮榜上公示。有人犯了錯誤,違背哪一條,就把那顆星摘下,“重新考察,來年再參加評選。”鐘又生說,“鄉村人講究傳統,注重面子,對每一顆星都很珍視,因為關系著家庭的榮譽。”
寺溝村黨支部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把星級文明戶評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構建宣傳陣地,深入開展主題文化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村民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依托主題黨日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打造“有情有義、和諧守望”鄰里關系,開展“五好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傳家風、立家規、揚家訓,選樹李俊玲為第三屆鞏義市道德模范;發揮老黨員杜元欣、曹清現新鄉賢在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中的作用,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制定符合村情的紅白事標準,規范辦事程序,黨員帶頭倡導紅事新辦、白事簡辦的文明理念,喪期不超3天、用煙不超10條、百分之百火葬,減少“人情消費”負擔,鼓勵節儉辦事,這樣,既保留了儀式感,也滿足了村民借助儀式表達愿望的風俗。
“國是家,孝當先,善做魂,儉養德,誠立身,和為貴,勤為本,知禮儀。”寺溝村黨支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鄉風文明賦予新時代內涵,煥發新時代風采,以“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村風”引導村民“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在鳳鳴社區這方天地,打造和諧美麗的“寺溝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