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術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造就了“天地之中”的雄渾壯美,他的一血一肉,都在無聲訴說著燦爛的歷史。李小龍在世界舞臺的橫空出世,讓西方領略了東方“功夫”的神秘與力量;金庸筆下的武俠天地,令無數少男少女神游功夫江湖;而連續20年在除夕“文化年夜飯”上亮相的塔溝小子,則讓少林功夫融于生活點滴,走入千家萬戶……草長鶯飛四月天,似乎連空氣都在催人“動”起來。嵩山腳下的世界功夫之都登封,又一次因“少林功夫”更顯勃勃生機。
武出少林
作為中華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少林功夫發源于嵩山少室山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少林寺”,其武功套路高達700種,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因風格突出、特點鮮明、文化內涵深厚而享譽中華武壇。
“我們響應國家中華武術文化‘走出去’戰略,先后組織學員到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越南、泰國、俄羅斯、波蘭、法國、越南、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尼日利亞、乍得、加納、布基納法索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教學和表演,讓少林武術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塔溝武校黨委書記兼總教練劉海科說,少林武術歷經千百年的演練、融合與發展,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武術流派,習練人群逐年增多,遍及世界各地。
“少林武術擁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等諸多特性,這正是它成為中國文化、中華武術國際化知名品牌的不竭動力。”武漢體育學院教授王崗曾表示,少林武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武術文化品牌。“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更是形象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和世界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少林武術起源于中國文化的土壤中。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形成,哺育成長,促使它不斷發展完善。”長期從事少林文化研究的王單一認為,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人在習練少林武術,不僅用它強身健體,還用它修身養性,這正依托于少林武術的深厚文化內涵。
少林功夫作為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人類文明的生動展示,2006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包括少林寺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武動世界
游人如織的少林寺山門下,不同膚色、口音,不同年齡、性別的旅客有著對“少林武術”共同的熱忱。
在登封市文旅局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看來,少林功夫其實已經和每個人的生活悄然相連:如果沒來登封感受少林寺的大氣沉穩,那么還有機會看到以少林武術和舞蹈相結合的舞劇《風中少林》、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如果沒有看過《風中少林》和《音樂大典》,那么一定在近幾年的央視春節晚會和奧運會開幕式中看過少林塔溝武校學員的精彩表演;親朋好友來河南出差,選購特產時多半會買上幾盒“少林酥”,更何況風靡世界的電影《少林寺》,已成為中國人的記憶符號……這,就是少林武術浸潤下的現實生活。
4月初,“2023世界研學旅游大會”在豫召開,武道修身——中國功夫研學之旅作為河南省十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之一,閃亮登場。“我和身邊的朋友都很喜歡少林功夫,這次在少林寺看到武術表演,感覺不虛此行!”安徽游客陳先生看完少林武僧表演,連連表示“眼見為實”,深受震撼。
武彩斑斕
作為少林武術的“業內人士”,劉海科深切感受到在國家“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重地建設、中部崛起和河南文化高地建設等系列國家與地區發展戰略實施的良好機遇下,河南武術文化交流活動不勝枚舉,武術賽事開展如火如荼,武術文化產業深入推進,武術文化品牌日益彰顯。
劉海科說,國家體育總局提出跨界跨項選材工作部署后,塔溝大力發展“武術+”模式,拓展體育跨界選材領域,提升體育競技水平,為功夫足球、冰雪項目等多領域提供人才保障,加快推進中國青少年足球、冰球基地建設。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國武術文化,少林塔溝功夫小子20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并先后參加了雅典奧運會、上海特奧會、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廣州亞運會、南京青奧會、杭州G20峰會、國慶群眾游行等重要活動的開閉幕式演出,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為拓寬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徑,目前,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在海外先后建立了孔子學院、中國武術中心、武術俱樂部,并承辦了16屆國際學生夏令營,接待70余批國外校長團來華交流學習,向40多個國家外派漢語、武術教師500余人次,“武林漢韻”巡演項目被評為第八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特色教學案例,入選河南省十大外事經典案例。
如果說古老而時尚的鄭州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少林武術”則是那熠熠光輝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光,在未來的歲月中還將持久而絢麗地閃耀……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曉光 劉超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