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再不端正還錢的態度,今天就在短視頻平臺曝光你的失信行為!”
“我真是自投羅網!一會兒還要去相親,不能曝光,太丟人了!我現在就想辦法還錢!”
4月19日,為了不耽誤兒子的相親,被執行人小周的母親替兒子履行了還款義務,希望兒子能吸取教訓,誠信做人。
這是一起因轉錯賬引起的糾紛。2022年2月28日上午,正在玩手機的小周,突然收到了前同事小李的微信轉賬4010元,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可不是誰都有運氣能碰上的,小周沒有一絲猶豫,立馬點了收款。
因小李朋友的微信頭像與小周高度相似,才導致轉錯賬,反應過來的小李立馬給小周發微信、打電話均被其刪除好友、拉黑。以前只當是新聞、笑談的事,就這么真切的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無奈之下,小李將小周訴至法院并勝訴。鞏義法院判令小周十日內償還4010元及利息,但小周置之不理,遂小李申請了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通過電話聯系上了被執行人小周,聽到是法院執行局讓他還錢,其立馬掛斷電話,等執行干警再次撥打已無法接通,被拉入了黑名單。執行干警再次到小周的公司尋找,被告知其已經離職,具體去向不知。
找不到人,執行干警也沒有懈怠,按程序將其列入失信“黑名單”、凍結銀行卡、微信、支付寶賬戶并制作了視頻準備利用網絡短視頻平臺進行曝光。在準備曝光其失信行為的當天,執行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員卻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小周主動送上門,詢問怎樣解凍賬戶。為了防止小周再次玩“失蹤”,執行干警與窗口工作人員打配合,順利將其帶入了執行室。
原來,今天小周是應家人安排回來與相親對象約會,卻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微信、支付寶賬戶都用不了了,為了不耽誤“人生大事”,小周才來到執行局詢問情況。此時的小周還天真地以為在這里就能辦理解凍業務,等執行干警打開天窗說亮話,小周才意識到自己今天不還錢的話,是走不了的。
在執行干警耐心地釋法明理下,小周才向家人打去電話,坦白自己的所作所為,小周母親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恨鐵不成鋼,對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小周認識到自身錯誤后,也感到了后悔,小周母親替其當場還清欠款,案件圓滿執結。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張夢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