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記者在鞏義市回郭鎮采訪,對北寺村的印象停留在村委旁邊的游園建設和村域內環境治理上,所到之處,一派熱火朝天景象。近日又去,一幅色彩斑斕的鄉村振興長卷已鋪展開來,“村莊整潔”正在向“生態宜居”轉變。
北寺村位于回郭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1124戶、5959人。村域內,工業企業50余家(全部屬私有股份制企業),其中大型企業4家,上市企業1家;個體戶150余家;就業率90%;2022人均收入36900元,居全鎮第一。傲人的一組組數字,令人羨慕,但北寺人并不滿足,村黨總支書記馬現賓自豪地說:“生活富裕不是最終目的,鄉村要振興,村莊必須美。”
記者隨馬現賓走進400 米長的友誼街北大街、人居環境樣板間時,已近午時,四月暖陽不熱不燥,耳畔有微風吹拂,墻上精致的磚雕古樸典雅;院門外的七八朵春花爭相吐艷;院里不時傳出老百姓的歡聲笑語。每家的大門口都掛有一個醒目的牌子,上部是“聽黨話 跟黨走”幾個紅色大字,中間是星級文明戶評選標準,中下部是家風家訓,最下邊是爭創美麗庭院幾個醒目大字。
仔細看,每家每戶的牌子不太一樣,最下部是美麗庭院示范戶幾個大字,對應著家風美、綠化美、廚廁美、院落美、居室美。走進其中的一戶小院,80多歲的柴鈴芝正在干家務,精神矍鑠,笑聲不斷:“環境好,住著也舒心,院里院外都是景。”一路走來,像柴鈴芝老人家這樣的美麗庭院示范戶還有很多。
馬現賓告訴記者:“截止目前,村里已被評出了80多戶美麗庭院示范戶,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村正在掀起爭創美麗庭院的熱潮。”說到成績,馬現賓用4個“最”來形容。最榮耀的事,是在2021年鞏義市摘星奪旗創三宜評選活動中,實現了“五星夢”;2022年北寺村通過了河南省級文明村、國家級法治村評審。最幸福的事,是讓群眾得到了實惠。獲評“五星村”之后,據粗略統計,北寺村群眾共享受電費補貼10萬元,高齡補貼21萬元,享受市區購房補貼165萬元。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辦成了一批民心實事。北寺村人口居住擁擠,改水工程任務重,難度大,但通過一段段推進,問題一件件化解,最終實現全村改廁98%,讓群眾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最欣慰的事,是有一個干事創業的團隊。要想“一盤棋”謀劃、“一條線”推進、“一張圖”落實,離不開村組干部、黨員隊伍來落實。
散落村域的小游園、籃球場、階梯公園,宜居的環境;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村史館、常態化開放的日間照料中心、功能齊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北寺的變化、掛在老百姓臉上的笑容。這就是北寺村,把治污、造景、美村、富民緊密結合起來后,唱響了鄉村振興主旋律。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吳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