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唐宮夜宴》火爆出圈,作為文創人,看完特別激動,第一時間就在構思怎么將其從舞臺藝術向卡通化轉化,等版權登記確認后,華冠文化就與鄭州歌舞劇院攜手推出了《唐宮夜宴》動漫IP形象——唐媚兒,我們將其定位為一個傲嬌、可愛、自信、傳統又時尚的唐宮小姐姐,致力于傳播唐朝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在位于翠竹街的河南863軟件園內,面對采訪,河南華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掌門人”梁興講述了這十余年來的創業心路,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當初的開始和一直的堅持”。
多年來,華冠文化專注動漫新文創投資開發運營服務,開創了動漫文創為產業賦能的IPCT模式;打造了國家級動漫品牌嘻多猴、黨建宣傳使者“桐桐星星”、《唐宮夜宴》“唐媚兒”等動漫IP;今年3月,梁興走上了浙江大學MBA課堂,在第26期“惟學無界·智享文旅”系列講座上分享對于文化IP如何活態保護和利用的探索與思考;4月,受邀趕赴云南省普洱市,與當地商議如何用文創為本土種植的咖啡賦能。此外,還相繼發布了范家門“嵩寶”和郝堂“Hao 云朵朵”兩個鄉村振興IP矩陣,用文創賦能鄉村振興。
為了這一刻的“亮劍”,華冠文化磨礪了十年。
梁興是福建人,2010年,當時他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原創動畫片《客家人》(后更名為《龍歸》)的創作。“我是客家人,而客家人的根就在河南。”因為劇情需要,梁興團隊將目光投射到中原腹地——河南鄭州,恰好,當時的鄭州正在面向全國招攬動漫創作團隊,華冠文化與鄭州,一場跨越千里的“姻緣”就這樣促成了,河南863軟件園區派出兩輛大巴,載著團隊奔赴河南。
2010年~2013年,華冠文化潛心于原創動畫片的創作與制作,被梁興稱之為“華冠文化的1.0版本”。“至今,還有不少當年一起乘大巴車的‘戰友’選擇留在了團隊。”
“2013年,華冠文化進入2.0,轉型期的團隊一直在思考,做動漫,單獨去談創意是沒有‘根’的,沒有共鳴人群,我們不應該是文化內容創作者,更應該是文化內容傳承者,我們文創人要做的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活態傳承,‘創’,不是創新,應為古為今用,古法新生。”梁興說,在轉型期,團隊開始嘗試用年輕時尚的表現形式去激活傳統,泥塑、剪紙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團隊拿來進行動漫化,其中,攜手“泥猴張”張希和,將國家級非遺技藝中的泥沽沽創作卡通化,古法新生的“嘻多猴”成了華冠文化的主IP。
“2019年,華冠進入3.0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面對的受眾是Z世代,國潮回歸,我們要重新思考動漫是什么?它是時尚年輕的表達方式,《唐宮夜宴》IP運營的關鍵就在于能夠抓住年輕化的消費需求,而能否滿足和如何滿足年輕化的消費需求是品牌能否具有活力的關鍵。”
進入3.0時代的華冠文化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期,華冠文化提出了IP開發的三部曲:IP孵化、IP養成、IP變現;闡釋了IP“六化”模式:形象化、品牌化、文創化、場景化、內容化、數字化。“沒有文化故事的文創IP產品是沒有靈魂的。”梁興還表示,“IP需要慢慢養成。”僅僅擁有形象的IP不行,IP的核心在于內容,而IP養成的關鍵就在于持續不斷地輸出新內容,保持用戶黏性。此外,還需注重借助數字化技術成果探求IP傳播、產業鏈拓展的新路徑。
在堅守傳統中大膽創新、活化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談及未來發展,梁興說:“守護最初的夢想,不忘初心,守得云開見月明。每一天,我與團隊都一如既往地帶上快樂出發。”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