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院的電動車充電樁損壞嚴重,不能滿足居民充電需求,有些人只能從家里拉根線,這樣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充電車棚漏水嚴重,充電時都得給充電器打著傘,我的充電器都被淋壞好幾個了。”這是社區清風觀察員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在入樓院走訪時聽到最多的聲音。
一中社區文化宮路104號院屬于80年代的老舊小區,原為鄭州市技術監督管理局的家屬院。單位改制后,樓院無人管理,住戶少,物業也不愿入駐。之前的電動車充電樁因為長期無人管理,損壞嚴重,能用的沒有幾個,遠遠滿足不了居民的需求。社區清風觀察員了解情況后,多方聯系安裝充電樁公司,實地查看、規劃整改方案、努力協調電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僅為樓院重新更換了電動車充電樁,還對車棚進行了整改,徹底解決了居民的后顧之憂。小小充電樁,不僅讓電車電量“滿格”,還為居民幸福感提速“加碼”。
下一步,一中社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和“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大事小事不出‘格’”,做到不回避敢于直面居民所急所需,積極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融入到社區工作中,通過為民做實事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董占卿 通訊員 毛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