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月6日至8日,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濃厚氛圍中,鄭州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市級領導和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區縣(市)黨委書記、市直部門主要領導組成的黨政代表團,奔赴蘇州、寧波、成都等先進城市學習考察,學習借鑒他山之石,全面加快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5月10日,鄭州報業集團派出記者分赴三地采訪,沿著鄭州市黨政代表團的行程線路,探尋三地在產業培育、結構調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理念、思路和創新舉措,推出“學習找標桿 借鑒提標準 轉化見標志”系列報道。
今天推出第五篇:《寧波,納米材料如何成為電子廠商的“新寵”?》,學習寧波新材料企業不斷探索實踐,突破納米金屬粉體材料的“卡脖子”技術。
你知道嗎?大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小到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甚至一個小小的自動晾衣架,都離不開一個個細如粉末的陶瓷電容器。
片式陶瓷電容器,又被稱作MLCC,但在業內,專業人士更喜歡稱呼它為“電子工業大米”,因其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大米一樣必不可少,是電子工業用量最多的元器件之一。
隨著MLCC的蓬勃發展,它的上游原材料超細鎳粉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但世界上能夠工業化量產MLCC等電子元器件用鎳粉的企業很少,來自寧波海曙區的廣新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家。
據悉,寧波廣新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創立于2000年,是廣博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集高端電子專用納米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它不僅制定了我國第一部電容器電極鎳粉行業的標準,公司采用的常壓下等離子體物理氣相法制備納米金屬粉體材料,還填補了我國該技術產業化的空白,打破了國際壟斷。
5月12日,記者來到了緊鄰寧波奉化江的廣新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在其展示廳內,看到數十種不同的鎳、銅、銀等金屬粉末材料,而這些小小的粉末背后是企業多年研發的成果。
廣新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益龍說,納米鎳銅粉產品是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的電極材料,目前全球從事該產品生產的企業共有六家,除本公司以外,另外五家均在日本。目前,隨著下游應用的不斷發展,MLCC呈現微型化、大容量、高疊層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市場上的納米金屬粉末材料粒徑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高,基于此,我們持續研究,成功開發的80nm鎳粉產品被成功應用于世界上最小的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的生產。
“我們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生產100納米以下金屬粉末材料的公司,我們的產品已經成為國內外主要電子電器廠商的‘新寵’。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用到的平板、手機,甚至一臺自動晾衣架都要用到它。”江益龍說。
市場的高要求促使技術的不斷創新,創新的成果帶來了旺盛的市場需求,旺盛的市場需求又助推企業增產提效。江益龍介紹,該公司新材料產業園2022年底已投入使用,項目占地72畝,總投資6.5億元,項目已建成物理氣相法生產線40條,形成超細金屬粉體材料年產能近千噸,基本解決納米金屬粉末材料供不應求的問題。
在新產業園建設過程中,公司以智能化工廠為標桿,依托現有成熟的工藝技術方案,開發應用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智能化工廠的建設,大幅減少了生產用工,由原先的每條生產線4人到現在的每4條生產線1人。”江益龍說。
今年,廣新納米材料又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達成合作,雙方共建的先進能源材料與儲能器件研發中心將進一步聚焦新能源領域原材料的開發;儲能電池硅材料項目也已蓄勢待發。
在談到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時,江益龍表示,公司將時刻緊跟熱點行業,瞄準市場需求搞搞研發,加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全力以赴搶占市場先機。目前公司研發團隊正在開發的納米硅粉,可用于新能源汽車負極材料,能顯著縮短充電時間,提高電池比容,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趙柳影 金鑫 王艷明/文 白韜/圖 劉小濤/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