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黃河水,共筑文化夢。作為202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9月16日上午,第二屆“黃河流域城市閱讀發展合作機制”區域閱讀發展論壇在鄭州圖書館舉行。此次是該論壇首次以中國圖書館年會學術分會場的形式舉辦,為沿黃流域文旅界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有助于激發黃河文化活力,探索文旅融合跨地市、跨區域、跨業態協同發展之路。
該論壇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學會指導,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鄭州圖書館、鄭州圖書館學會承辦。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圖書館學會理事長、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館(所)長陳超等出席論壇開幕式。
據了解,“黃河流域城市閱讀發展合作機制”是2021年由鄭州、濟南等沿黃9省(區)省會城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起、9省(區)省會城市圖書館承辦的區域性閱讀推廣與發展的合作機制。該機制立足黃河文化、黃河精神,以“閱讀”為手段激活區域發展活力,以黃河流域城市公共圖書館為主陣地,以“同一個平臺、同一個主題、同一場活動”為主線,助力黃河文化旅游帶、黃河文化遺產廊道、黃河文化產業帶的建設,促進黃河文化帶文旅融合、文圖融合,提升跨城市合作服務水平。
論壇開幕式上,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景雪萍向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代表賈佳交接主辦城市旗幟,從鄭州到西安,續寫黃河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論壇期間,沿黃九省城市部分圖書館負責人現場分享關于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成功經驗。
西寧市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館長季寧以《立足地域文化元素開展閱讀推廣》為主題進行精彩分享。他聚焦黃河文化主題,從“挖掘河湟文化閱讀推廣要素,構建全民閱讀推廣體系”“智慧賦能開辟多元服務路徑,激發河湟文化內生動力”兩個方面展開精彩講述。據他介紹,西寧圖書館嘗試開設多元化服務路徑,建立了“河湟典韻”特色文獻展覽專區、青版圖書閱讀推廣中心等突顯地域文化的閱讀空間,舉辦“‘典籍里的河湟’圖文展”“‘讀行河湟’電視文化閱讀節目”“河湟讀書節”等特色閱讀活動,創新“閱讀大篷車進鄉村”“全城共讀一本書”“河湟印象?手語讀經典”等閱讀方式,搭建“智慧+”河湟特色數字資源平臺,為讀者提供數字閱讀體驗服務。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西安市圖書館副館長賈佳以《絲路起點的黃河文明傳承驛站》為主題展開分享。他認為,圖書館應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闡發黃河文化,為文化認同提供堅實基礎,依托紙質文獻、電子數據,通過信息整理、古籍利用文獻借閱、閱讀推廣等載體,傳承黃河文化,鑄牢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同時應當發揮黃河文化融合包容、多元一體的精神紐帶作用,創新思路、協同發力,凸顯黃河流域沿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價值和活動特色,積極探索新模式,打造具有創新活力的圖書館服務體系。
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主任李東來圍繞“在中華文明時空中認識黃河精神傳承,在閱讀推廣整合中弘揚時代風貌追求”進行主題報告。他認為,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的匯聚者、見證者、守護者、傳播者,也是見證者。文明傳承是圖書館的核心使命,要深入挖掘圖書館文獻內涵,展現中華文明時空發展,匯聚黃河流域文化精神。當前,圖書館閱讀推廣已迎來全新階段,圖書館管理者應關注現實,呼應社會精神提升的普遍需求;依托體系,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能力;注重專業,發揮圖書館獨特價值與理性認知;完善自己,認識和展現新時期圖書館的社會使命。
隨后舉行的 “黃河流域城市閱讀發展合作機制”理事會一屆二次會議回顧了2021年-2022年工作,并就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