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七屆中國詩歌節“詩歌進校園”活動的首場活動,9月20日晚,“抖音知識大V進校園之詩歌進校園”主題活動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舉辦,《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李少君以“人詩互證與詩歌境界”為主題,與高校學生做了分享,讓校園里詩意飛揚。
在《詩刊》社的指導下,抖音發起了“知識大V進校園之詩歌進校園”的主題活動,旨在讓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走進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讓知識走進校園。
李少君19歲參與創立“珞珈詩派”,后又創辦海南省青年作家協會并擔任首屆主席,掌舵《天涯》雜志10年。多年來,他筆耕不輟,創作的多部散文、隨筆和詩歌作品被收入大學語文等多種選本,并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傳播,同時,他還主編了《21世紀詩歌精選》《十年詩選:2000—2010》等多部詩歌選集。
在李少君看來,“人詩互證”可以說是詩歌的源頭,“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思無邪”,說的就是詩歌要呈現自我,表現主體的情感和精神。中國古典詩歌強調抒情詠懷言志,情動于中形之于言,都是立足于自我主體的詩歌表達。
李少君在現場還提出了一種詩歌觀:“詩歌是一種心學,詩歌是一種情學,最終指向意義、精神。詩歌最終要向上超越,確立美學形象,建構一個現實意義世界,為當代人提供價值和精神安慰。”
現場,李少君還向同學們分享了如何將“人詩互證”的原則融入到作品中,也解讀了一個優秀的詩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才能,而這些素質和才能又如何影響詩歌的創作和境界。
活動最后,李少君表示,希望所有同學能永葆對文字的熱愛,保持文字記錄情感的習慣,也期待著看到更多青年人在這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
“人生自是有詩意,一吟一詠喚詩心。有幸聽到李少君老師的講座,通過他的分享,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詩歌的內核,也將對我們之后的詩歌寫作與鑒賞起到幫助。”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同學們紛紛表示,李少君的分享讓人收獲滿滿,他們從中得到無窮滋養。
據悉,第七屆中國詩歌節“詩歌進校園”活動近日還將走進鄭州輕工業大學、鄭州七中。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