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的重要成果之一,9月17日下午,《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以下簡稱《鄭州宣言》)在鄭州正式發布。
作為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發展等進行研討交流的國際論壇,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專家學者,他們相聚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核心區域鄭州,共同探討世界大河文明與人類的未來。17日,與會專家圍繞論壇主題“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探討,同時四個分論壇的討論與研究也取得豐碩成果,最終達成共識,形成《鄭州宣言》。
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分別孕育了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每一種文明在其發展過程中都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百花園。各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在考古學研究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如何看待各個大河文明?如何對其他文明進行充分的了解,并通過比較,更清楚地了解本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好大河文明?《鄭州宣言》以國際化視野從九大方面作出回答。
《鄭州宣言》宣告:大河孕育了世界主要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具象化;大河流域承載著古文明的基因。
《鄭州宣言》倡議:尊重各大河流域的文明特性,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大河流域的文化遺產;加強對包括大河文明在內的世界文明的研究;加強對文明的傳承和弘揚;保護大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實現文明和生態和諧共生;發揮古代文明的時代價值,促進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發展;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實現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鄭州宣言》最后莊嚴宣告:“在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我們應搭建與各國人文交流合作的橋梁,共同推動人類文明在互鑒中綻放光彩,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鄭州宣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王巍發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承哲,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河文化遺產實驗室副主任、河南大學教授侯衛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世界倫理中心執行主任、嵩山論壇負責人姚新中先后介紹了各分論壇的舉辦情況和取得的成果。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秦華 /文 馬健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