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持續跑出加速度 確保高質量確保“全年紅”

          2023-10-2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

          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制造 致力打造鄭西產業集聚高地

          深秋時節,大地流金。記者走進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這里,已經有35家企業入駐,每個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入駐企業60余家,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年利稅3000萬余元,集聚5000余名人才創業就業。全部建成投產運營后,可入駐研發、生產、服務型等企業800家以上,年產值約120億元,利稅約8億元,可帶動4萬人以上的就業崗位。”河南昌煜集團總經理賈準對記者說道。

          記者了解到,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項目是規范提升滎陽市建筑機械等裝備制造產業集聚科學發展的產業園區,規劃總占地約1200畝,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智能裝備制造,致力打造鄭西裝備制造產業集聚高地。

          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整體規劃占地138畝,總投資6億元,總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其中5萬平方米廠房交付企業、在建2.4萬平方米廠房年底前交付企業。目前,該項目已簽約46家企業,在談意向企業45家;入駐投產企業35家,年底前入駐企業可達到50家。

          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以做強制造業為方向,打造省內外智能裝備制造、專業設備制造、環保新材料等產業外遷轉移承接地、河南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示范園區、國家“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園區實施產業園規劃、建設、招商、運營的一體化操盤,致力于實現產業園運營的標準化、定制化、品牌化。

          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秉承“與企業共成長 與城市共發展”的運營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商務、人才、金融等一站式服務。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核心,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過程中制約和影響企業生存及發展的問題。園區搭建兩大服務體系、五大服務平臺,通過市場、人才、技術、金融等服務要素孵化培育企業發展壯大。

          鄭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僅2023年組織企業活動24場,其中企業行業交流會活動8場、 企業員工慶生會10場、企業大講堂6場,商學院1場,企業招聘會2場。為企業金融服務對接20余次,保障企業健康有序運營,為企業推薦人才簡歷500余份,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

          森樂高端智能能源裝備項目

          從賣原料到賣設備賣技術 做長產業鏈 提升附加值

          原來產品以原料為主,投資新項目生產裝備,將原有產品優勢深化利用,做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從賣原料到賣設備,進而再到賣技術、賣服務,新鄭本土企業河南森樂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設年產100臺套聚合物智能分散溶解車和500臺在線黏度計及研發中心項目,借此嘗試這一跨越。

          新鄭市中華路一側,森樂高端智能能源裝備項目現場,簇新的辦公樓廠房已經建成,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明年初正式投產,主要產品為職能煉油裝備,銷往中東北美等油田。森樂項目由位于新鄭市龍湖鎮的正佳集團投資建設,取名正佳,源于創業者正正和佳佳一雙兒女,寓意行正道,創佳績。智能油田裝備制造是企業新的增長點,也是新鄭市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企業是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長期技術合作,擁有河南省凈水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致力于油田3次采油用聚合物及相關采油助劑、污水處理劑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有生產線3條,年生產能力3萬噸。主營產品是聚丙烯酰胺,去年營收突破12億元,出口創匯8989萬美元,已向深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正在接受審核。

          在新項目剛建成的生產車間,一臺集裝箱設備就是企業主打產品,目前已在國外油田使用。“智能化控制,遠程監控運行”。企業生產總監王中奇打開手機,屏幕上顯示著科威特、阿曼等地的實時產品使用信息。新項目森樂智能裝備達產后,預計年營業收入5億元,未來二期、三期建成后,預計年營收50億元。

          瓷金科技(河南)半導體材料及封裝擴建項目

          未來3至5年 布局8~10條智能生產線

          只有兩毫米厚、由20層的生瓷片疊加燒制而成的陶瓷封裝基座,是一種密封性要求極高的真空腔體,起到為芯片提供安裝平臺、實現內外電信號連接的重要作用,這就是芯片的“家”。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陶瓷封裝基座,卻需要20多道工序、60多個生產環節,每個生產環節的標準都以微米計,核心技術更是被國外企業壟斷長達40年。

          “我們就要下定決心打破他們的壟斷,國外能做,為什么我們不能做!”說這番話的是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良。

          潛心研究7年,持續投入7000萬元研發資金,如今,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終于攻克了陶瓷封裝基座技術,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家能實現量產的企業之一,建成了國際上唯一一條SMD陶瓷器件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

          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是全球第三(日本京瓷、潮州三環、瓷金科技),河南唯一實現集設備、PKG封裝基座、金屬蓋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經多年研發,已成功打通電子材料、電子漿料、陶瓷管殼等8個領域,突破了半導體芯片封裝材料的技術封鎖,封裝基座在世界市場占有率達到10%,是頻率控制和選擇用壓電器件陶瓷封裝基座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全球首創納米塑封晶振。先后被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微電子共燒陶瓷器件數字化車間、省機器人“十百千”示范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企業工程研究中心。

          據了解,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半導體材料及封裝擴建項目,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00萬元,主要建設一條年產12億只封裝基座及一條2.4億只納米封裝晶體生產線。

          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新增產值2億元,新增稅收600萬元,就業崗位150余個。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布局8~10條智能生產線,產能擴大至年產120億只,產值達到2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并實現IPO主板上市。

          隆平高科(河南)創新中心項目

          打造國內最大企業種質資源庫 推動鄭州邁向種業強市

          在上街區金屏路、龍江路交叉口東南角,幾棟并不顯眼的建筑主體已經完工。這就是隆平高科(河南)創新中心項目,未來這里將著力打造國內最大企業種質資源庫和單項品種種子加工基地。

          該項目占地92.6畝,總投資3.3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屬于國家種業振興重大項目的核心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綜合科研樓、種質資源庫、試制車間等;二期主要建設成品車間、農技推廣中心、農技檢測中心、倉儲物流中心。

          “目前,項目一期的綜合科研樓、種質資源庫、試制車間等主體已竣工,室外道路、管網給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等已完成;二期目前正在設計報規階段。”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生產能力將達4.5萬噸、產值8.6億元,帶動就業300余人,將成為種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近年來,鄭州市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稟賦,在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先后培育IPO上市種業企業1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種業企業5家,獲批農業農村部重點種業實驗室2個。2022年,全市種子企業銷售額35.9億元,同比增長40.2%,全省占比超過30%,為保障全省乃至全國糧食安全貢獻了重要力量。

          隆平高科(河南)創新中心項目的落地,必將有力助推鄭州由種業大市向種業強市轉變。

          項目所在地上街區將通過實施服務專班化、建設臺賬化、問題清單化、投資入庫化、督導常態化“五化管理”,全力為項目提供全周期、全鏈條“店小二”式服務,把“項目增量”轉化為“經濟增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綠色新型鋁合金材料項目

          “高端+綠色+智慧” 形成鋁合金一體化制造體系

          位于鞏義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回郭鎮園區的河南義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之初就創造了開工2個月熔鑄車間投產,8個月熱軋車間投產的“義瑞速度”,成為鋁板帶箔行業一顆耀眼的明星。

          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占地600畝,年產70萬噸綠色新型鋁合金材料項目,是202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58億元,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智能化1+4熱連軋生產線、CVC6輥冷軋機等裝備,配套以智能化倉庫為中心的智能物流生態圈,初步形成“高端+綠色+智慧”鋁合金一體化生產制造體系,產品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車裝備、電子信息、建筑裝飾等領域。

          截至目前,熔鑄車間已全部建設完成,進入試生產階段,每月可實現再生鋁合金扁錠產量3萬噸,產值達6億元;熱軋車間1+4熱連軋生產線,熱粗軋機組已建成投產,熱精軋機組正在組裝中,預計10月底可實現單機列調試,12月底可進行聯動調試;冷軋車間規劃的6條冷軋機,其中4條冷軋機組已投產,剩余2條冷軋機正在安裝中,預計明年6月前全部安裝完成;高架智能倉庫已建成,堆垛機正在聯動調試,投入運行后將大大提高半成品周轉率;精整車間已投產過半,全部投產后可提高再生鋁產品比例,實現公司多元化產品快速增長。

          整個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180億元,年創利稅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可使集團產能提升至每年200萬噸,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穩居全國鋁加工企業龍頭地位,將進一步壯大鞏義先進鋁基材料產業鏈。

          鄭州越達工業4.0機器人環保智能化項目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一期工程預計年底投產

          在新密市的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一座座鋼結構廠房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工程車輛川流不息,工人忙忙碌碌,這便是鄭州越達工業4.0機器人環保智能化項目工地的火熱場景。

          鄭州越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我國涂裝及焊接領域綜合技術實力領先的自動化、智能化焊接成套裝備的供應商、系統及工藝服務商。其主要產品包括涂裝智能化生產線設備、自動化環保除塵設備、焊接自動化成套裝備、工業焊接機器人等。公司全面投產后,年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15億元,年納稅5000萬元,能解決當地就業200人左右。

          位于新密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工業4.0機器人環保智能化項目,占地278.3畝,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該項目以鄭州越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為公司主體承建,主要建設標準化全封閉式廠房、研發中心、運管中心、展示中心、科普體驗中心等設施。

          目前,項目標準化車間、宿舍主體結構已建成,研發中心、運營中心正在建設中。“中試廠房及輔房三層完工,兩個軸鋼構主體已完成90%,項目一期工程今年底建成投產。”鄭州越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開發經理張獻坤介紹。

          據了解,現階段企業已投資約2億元,現場百余臺機械正在開足馬力全力生產,300多名工人日夜加班加點,爭取提前建成投產。預計年底一期投產后,年實現營收15億元,納稅5000萬元。

          新密市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蓬勃發展,為我國工業4.0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標志著新密市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鄭州海昌海洋公園一期項目

          聚焦核心增長極 叫響“幻樂之城”城市品牌

          “9月28日,鄭州海昌開業當天客流超2萬人,開業第二天就迎來中秋國慶假期,假期第一天度假區累計接待游客2.5萬人次,前三天累計接待游客7萬人次,長假8天度假區累計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其中70%以上是親子家庭,整體客流超出預期,各大平臺好評如潮,實現了聲量與銷量的雙豐收。”昨日上午,鄭州海昌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列出開園以來的一組亮眼數據。

          鄭州海昌海洋公園

          鄭州海昌海洋公園的建成投用進一步唱響“中國中牟·幻樂之城”主旋律。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園運營,中牟縣及中牟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圍繞項目停車場、道路、供電、交通等配套設施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倒排工期、全員上陣,全力抓好開園前期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確保了項目順利投產運營。

          據了解,鄭州海昌海洋公園(一期)占地365畝、總投資25.3億元,主要建設極地動物館、奇妙海洋館、夢幻水母館、南極企鵝館、海夢秀場、歡樂劇場等六大場館,以及鄭州之眼·摩天輪、太陽神大擺錘、魔之星等8項娛樂設施。“雙節”期間,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00萬元,迎來“開門紅”。

          中牟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牟縣將聚焦鄭開同城化核心增長極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四大片區”,加快建設“四個中牟”,切實發揮文旅文創主導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中國主題公園第一縣”,叫響“中國中牟·幻樂之城”城市品牌。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盧文軍 張立 郭濤 李曉光 謝慶 武建玲史治國/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