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讓大數據模型主動“找”線索,鄭州這一經驗從新密走向全國

          2023-11-0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傳統的立案監督線索來源主要是在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或者通過群眾信訪舉報獲取,來源面窄且數量少,無法整合串并分析,導致檢察機關對黑惡組織早期團伙的尋釁滋事犯罪監督滯后而且被動。新密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在梳理同類案件后,主動出擊,創新構建和使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已發現涉尋釁滋事立案監督線索20條。這一經驗很快被鄭州市、河南省及全國浙江、湖南、遼寧等多個省份推廣應用,效果顯著。今天,新密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五級檢察官助理岳丹丹分享了分享了這一創新經驗。

          主動出擊,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

          新密市檢察院對2018年以來辦理過的26件涉黑惡案件進行“回頭看”時,發現在組織形成初期涉及尋釁滋事犯罪的就有23件,占比88%,而這些尋釁滋事案件大多僅被公安機關作治安處罰。

          在認識到尋釁滋事犯罪存在立案漏洞后,新密市第一檢察部決定主動出擊,堵上這個缺口,并運用數字思維、數字方法,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

          檢察機關受理刑事案件數據可從業務系統抓取。但尋釁滋事犯罪需要公安機關行政案件數據。借助上級院積極推進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這一契機,第一檢察部先后多次與公安機關磋商,確定檢警數據信息共享的范圍和路徑等內容。在數據篩選和比對上,將尋釁滋事罪構成要件分類拆解,通過設定“尋釁滋事”“持械”“索要”“鬧事”等關鍵詞,構建“兩年三次類”“人身傷害”“侵財類”“擾序類”等四種監督規則。

          由此,可以將公安機關尋釁滋事行政處罰數據與檢察機關刑事受案數據比對,批量發現尋釁滋事有案不立監督線索,以及相關職務犯罪線索。

          今年3月至今,新密市檢察院應用本模型初步發現涉尋釁滋事立案監督線索20條,監督立案2件,移送保護傘線索9條。4月,經驗推廣應用至鄭州全市,先后發現疑似線索101條,監督立案6件。5月,全省推廣以來,批量發現立案監督線索331條,監督公安機關立案27件。截至11月6日,新密市檢察院研發的這塊模型已推廣至浙江、湖南、遼寧等多個省份,效果顯著。

          能動履職,提升“夜市經濟”安全指數

          大數據模型的運用,可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隱藏在案件背后的社會治理難點、堵點,協力破解社會治理深層次問題。

          以尋釁滋事案件為例,數據分析顯示尋釁滋事行為多發于夏季且主要集中在夜市、酒吧等場所,新密市檢察院聯合公安機關,對轄區重點區域有針對性的開展溯源治理和犯罪預防工作,全面提升“夜市經濟”安全指數;通過數據畫像繪制“尋釁滋事案件地圖”,發現建設類項目密集區域多發阻工類、強拿硬要類尋釁滋事案件,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

          這次建模的經驗讓我更加意識到,新時代檢察工作的開展,絕不能止步于老辦法、老套路,要在案件辦理中發揮數字賦能、智慧檢察的優勢。下一步,新密市檢察院將抓住數字化改革機遇,不斷能動履職,圍繞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運用大數據思維,以數字檢察賦能監督,以大數據的科學精準提升檢察監督質效,闖出一條彰顯新密檢察智慧的“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的數字檢察之路。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王瑞 張勝利 文/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歐陽永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