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親叫程見林,是一名解放軍,可是他犧牲了,永遠回不來了。”年少的程相重聽到爺爺說這話時,撲在爺爺懷里大哭了一場,但他沒有拋下想念,也沒有放棄尋找父親。“犧牲了也會有個安葬地吧?只要不放棄總能找到的。”一直以來,濮陽的程相重抱有這樣的想法。
2024年1月30日,在位于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烈士陵園的父親程見林墓前,程相重76年以來,第一次與自己的親生父親如此近距離“相見”,“這是一種很少人才會有的體驗。”他還在父親墓前朗讀了一份言辭懇切的祭奠紀念詞。
程相重在父親墓前朗讀祭奠紀念詞
事后,程相重告訴記者:“我多年的心結終于解開了,這個心結,一是別人都有父親,我卻沒有父親;二是父親是光榮的烈士,不能讓父親一直孤獨著,我們作為家屬,一定要找到他。”
這次祭拜,程見林的家屬整整期盼了76年。而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并不確定能否找到犧牲的程見林烈士。程相重在祭奠紀念詞中寫道:“在好長時間里,在我幼小童年的睡夢里,魂牽夢繞都在尋找你。”
即便與自己的親生父親素未謀面,程相重還是深深地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從小便聽父親的戰友提起父親的事跡,長大成人后,程相重繼承父親遺志參軍。程見林烈士之孫程超追隨爺爺和父親的腳步,也進入部隊服役5年。
程見林一家三代從軍,精忠報國。然而,在尋找自己烈士父親的過程中,個中滋味,只有程相重自己明白。
繼承烈士父親遺志,他和自己兒子也參軍入伍
自幼以來,“父親”這一形象在程相重心中都是朦朧的。
從記事起,程相重就充滿疑惑:“為什么別人家孩子都有父親,我的父親去了哪里?”隨著年齡增長,在一再追問下,爺爺才含著眼淚說:“你長大了,你也有父親,他叫程見林,1947年10月加入解放軍,在開封戰役中是機槍手,在戰場上壯烈犧牲了。”
說著說著,爺孫二人大哭了一場。至少,程相重心里有了一個名為“父親”的形象。
初中以后,程相重決心繼承父親遺志,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年歲漸長后,我覺得像父親一樣忠于黨、忠于人民、保衛祖國是件無比光榮的事。”1969年1月,程相重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通信兵。
程相重還是不甘心,回鄉探親時,他找到同村父親的戰友程雨順,在輩分上,他應叫程雨順“爺爺”,但程雨順與程見林年齡不相上下,兩人在開封戰役時曾并肩作戰。
對于程見林安葬何地,程雨順并不知曉,但他所講的有關事跡讓程相重震撼。多年來,從與父親相關的人們口中,程相重對父親的認識愈發深刻。
盡管仍未找到父親所在陵園,程相重也從未放棄希望,他將對父親的崇敬化為動力,入伍17年多次獲得嘉獎。在父親和爺爺的影響下,程見林之孫程超也毅然參軍。
談及將來是否會同意自己的子女繼續從軍,程超告訴記者:“我參軍入伍是受爺爺和父親的影響,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傳承下去,如果孩子將來想參軍,我們全家人都會支持。”
程見林革命烈士證明書
“如果我下不來手術臺,你務必要接著尋找爺爺的安眠地”
程相重和濮陽“寶貝回家”志愿者鐵馬都認為,這次尋根是一次機緣巧合。
2023年12月24日,程相重突然收到來自“寶貝回家”的一條消息:程見林所在的烈士陵園找到了,就在河南商丘。原來,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烈士陵園近年來一直在利用互聯網,幫助未找到親屬的烈士尋根,這期間多次與“寶貝回家”公益組織烈士尋根工作組合作。
2023年12月,志愿者鐵馬在交流群看到有人在幫一位濮陽籍烈士程見林尋根,便接下走訪任務。正準備出發時,鐵馬卻因病住院,12月24日,病情剛剛穩定下來的鐵馬不顧阻攔,直接驅車前往烈士故鄉——濮陽縣子岸鄉子岸集村,在自己好友程相中以及村支書程少凱的幫助下,鐵馬幾經輾轉找到了疑似程見林烈士遺屬的程相重,當晚便電話確認。
程相重得知有志愿者找到了他父親的安眠地后,激動得輾轉反側,幾乎一夜無眠。志愿者擔心老人過于激動引發身體不適,便轉而與程相重之子程超溝通相關事宜。
10年前,程相重身患癌癥,在手術前叮囑兒子程超:“如果我下不來手術臺,你務必要接著尋找爺爺的安眠地,要去祭奠,要把爺爺帶回家鄉。”如今,程相重心結得解,如釋重負。
志愿者致力于幫烈士尋根
互聯網信息愈發通暢,烈士尋根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
“這次烈士尋親的成功是各種機緣巧合導致的。”鐵馬向記者介紹,“濮陽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行政區劃曾多次調整,好在烈士所在的子岸集村幾十年來始終沒有改名,這對烈士尋親工作是一個較大的有利條件;另外,程相重是在程見林烈士犧牲28天后出生的,對程相重來說,尋找難度極大,我們恰好接收了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烈士陵園的線索,并開展走訪,這時程相重老人多年尋找未果,在幾乎絕望的情況下找到了烈士父親,心情十分激動。”
程見林安葬在睢杞戰役烈士陵園
“烈士尋根已經進行很多年了,近幾年互聯網信息愈發通暢,大家對烈士也比較關注,成功尋根的案例越來越多。”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烈士陵園副主任盧晨旭是此次烈士尋根線索的提供者,他表示與“寶貝回家”志愿者團隊的合作十分有效,近年來商丘睢縣睢杞戰役烈士陵園已通過各種渠道幫助100多名烈士成功尋根,其中有10余名烈士在“寶貝回家”的幫助下成功尋根。
盧晨旭還向記者表示:“希望借助互聯網力量,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多關注烈士及烈士遺屬,積極發動起來,幫助烈士們早日尋找到自己的親人。”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岳炎霖/文 受訪者/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