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2023年河南省有4.6萬多名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

          2024-02-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2月4日,記者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實事惠民生 聚力謀出彩”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獲悉,2023年,46667名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完成年度計劃目標的156%,比上年度增加了10199名,服務滿意率100%。

          健全多層次保障體系

          2019年以來,我省連續6年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入省重點民生實事,持續對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開展康復救助。為更好滿足殘疾兒童家庭就近就便康復需求,我省財政部門積極籌措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資金3.8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56億元,省級預算安排資金0.95億元,市、縣落實配套資金1.29億元,有效保障了救助工作順利實施。

          省殘聯在中國殘聯網站及時更新發布787個定點康復機構、207個經辦服務機構、214名殘聯經辦服務人員信息,80%的定點服務機構分布在縣級,實現縣級定點康復服務機構全覆蓋,更好滿足殘疾兒童家庭就近就便康復需求。省殘聯與省衛生健康委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疑似殘疾兒童進行登記管理,及時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我省開展康復早期介入的醫療機構1035家,開展住院康復服務的醫療機構1906家,開展加速康復外科的醫療機構272家,提供居家康復服務的醫療機構共654家,開展康復多學科協作的醫療機構共1202家。

          優化工作機制

          2023年,全省新生兒“兩病”篩查66.89萬例、篩查率98.44%,新生兒聽力篩查66.72萬例、篩查率98.18%,分別高于省定目標3.44、3.18個百分點。在新生兒聽力篩查方面,省衛生健康委與省殘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優先對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及進一步診斷確診的聽力障礙患兒提供人工耳蝸植入等康復措施,有效推動聽力障礙患兒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等一體化管理。

          我省康復醫學質控中心三級網絡建設正逐步完善,共設置省級中心1個、市級中心13個、縣級中心6個。制訂完善康復醫療質控指標體系,加強全省康復醫學質量管理,促進康復醫學科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鼓勵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將康復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居家,全方位推動康復醫療服務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搭建全省統一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豫健護理到家”服務平臺,滿足多樣化康復護理需求。

          加強康復人才培養 做好困難殘疾兒童基本生活保障

          我省大力開展康復人才培養培訓,省衛生健康委依托省康復醫學質控中心和康復醫學會多次舉辦河南省康復從業人員培訓班、河南省康復醫師培訓班等,并組織不同專業崗位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截至2023年底,我省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9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多數省轄市提前達到國家目標要求。全省康復醫師高級職稱占14.54%,中級職稱占32.36%,初級職稱占42.67%。隨著我省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多名專家擔任國家級學會主委,標志著河南康復專業邁進全國領先水平。

          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專家庫,落實定點服務機構協議管理辦法,指導各地會同教育、民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全面開展定點服務機構評估,規范機構準入、退出,加強定點服務機構動態管理。我省民政部門積極做好困難殘疾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兒童參加康復救助項目進行信息比對,確保殘疾兒童盡快接受康復救助。同時,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參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開展“殘疾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2023年共支付634萬元,使2761人次孤殘兒童得到有效康復救治。

          滿足多樣化康復需求

          探索送康復上門服務、無陪護病房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新途徑,解決有需求殘疾兒童不能到定點機構接受訓練的難題。實施醫教結合、融合教育康復服務模式,拓展康復服務領域。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結算、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網上辦,提高服務精準化、便利化水平。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殘疾兒童早期干預,不斷改善殘疾兒童功能狀況,提升康復質量,推動14個省轄市擴大救助年齡,44個縣(市、區)提高救助標準。

          特殊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我省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教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構建了“布局合理、類別齊全、兩頭延伸、普職特融通”的特殊教育辦學格局。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153所,在校生共6.83萬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1.63萬人,普通學校隨班就讀3.5萬余人,送教上門1.67萬人;2023年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6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67個百分點。2019年以來,全省共有近800名殘疾學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

          據了解,省教育廳2023年共投入特殊教育專項資金3620萬元,進一步優化特殊教育學校布局,鼓勵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含功能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在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寄宿制學校設立特殊教育班,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設置特殊教育學校或特教班,按規定配備教職工,落實生均經費和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

          目前我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康復類項目共31項

          我省醫保部門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穩步拓展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目錄覆蓋范圍,推動包括殘疾兒童在內的參保人員醫保待遇水平總體穩定并逐步提升。醫保藥品目錄新納入的用于治療罕見病嬰兒痙攣癥的“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等限兒童支付的藥品,將全部納入我省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目前我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康復類項目共有31項,覆蓋了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及吞咽障礙治療、疼痛康復、心理治療康復工程、中醫傳統康復療法等康復科所有主流康復技術。針對參保殘疾兒童群體將“腦癱肢體綜合訓練”、“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等治療年齡段特殊,有助于患兒克服病理性反射,恢復社會適應能力的醫療服務項目納入我省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同時將醫保支付類別調整為甲類,無需參保人員首付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按規定進行支付。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楊柳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歐陽永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