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陳春梅:
為當好“國家隊”貢獻新密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對新密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讓我們備受振奮。我們將繼續強化‘三標’引領,深度融入‘十大戰略’和‘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及鄭州都市圈建設,為鄭州發展大局助力。” 市人大代表、新密市委書記陳春梅說。
她表示,新密市將加快推動新型耐材、服裝家居等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努力打造千億級耐火材料產業基地,加快錦榮產業新城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
加快建設伏羲山神仙洞康養旅游度假區等休閑康養基地,持續推動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現代時尚業態發展,力爭今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0億元以上。
市政協委員李娟:
標準化管理助力醫療機構后勤安全生產
缺乏科學嚴格的標準化體系,缺少質量管理體系及質量管理認證;后勤隊伍員工構成不合理,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物業外包監管薄弱等。市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河南院區副院長李娟認為,以上是醫療機構后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她建議,要建立科學嚴格的標準化體系,對后勤人才按需制定培養、引進、交流計劃;成立醫療后勤發展聯盟,定期開展后勤管理人員專業培訓;完善行業標準體系,規范引導醫療后勤工作,盡快出臺文件或行業標準,促進醫院后勤標準化體系建設;信息化賦能,建設智慧醫院后勤綜合管理平臺,以人工智能(AI)技術為核心,實現對醫院后勤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市人大代表袁占軍:
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依托創新驅動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市人大代表、鄭州市磴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占軍說。
他建議,要在做好原有產業基礎上,錨定高新技術產業尋求突破,以重大項目、重要平臺、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為抓手,著力強化新一代高新技術攻關。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支撐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他還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對高新技術的激勵,通過多方面增加政府投入、補助以及資本金注入等方式,對一些科技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非常好的中小型高技術產業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同時推進企業與金融機構等的結合,加快高新技術的產業化。
市人大代表何燕:
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軟實力,更是經濟發展重要的驅動力。” 市人大代表、鄭州祥和電力設計有限公司經理何燕說。
她建議,進一步搭建常態化的政企交流互動平臺,加大企業幫扶政策措施的宣貫和落實力度;強化簡政放權導向;提升服務頻次和效果,為優質企業“站臺發聲”,幫助企業搭建“看得見、方便查、便溝通”的供需信息交流平臺;破除信息壁壘,以推介會、交流會等為載體,全面展示優勢企業,促進交流合作;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分門別類對企業市場需求進行梳理匯總,對癥服務、靶向施策。加強品牌及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推動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形成的工作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市人大代表沙莉:
打造“服裝小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中國女褲看鄭州,鄭州女褲占據了中國女褲半壁江山。逸陽女褲連續多年網銷女褲品類第一,成為全國女褲的‘領頭羊’。做大做強鄭州女褲品牌,打造‘服裝小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迫在眉睫。”市人大代表、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采購總監沙莉說。
“對中原區的紡織服裝產業園進行改造升級,打造成鄭州‘服裝小鎮’,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支持、供應鏈優化、招商引資,推進服裝產業發展。”沙莉提交的“關于繼續支持鄭州服裝行業發展的建議”和“關于打造服裝小鎮的建議”中,還建議“服裝小鎮”配建電子商務產業園、風情商業街、服飾科創園等功能性建筑和場所,讓服裝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市人大代表石訓:
政企聯動打造紅棗文化節 探索縣域文旅發展路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鄉村已成為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市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石訓說。
他表示,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好想你紅棗文化節”至今已有20余年,希望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
石訓建議,建立政企聯合的長效合作機制,依托現有的紅棗文化節運營體系,推動建立更具有鄭州特色的紅棗文化節,打造鄭州區域內鄉村旅游發展新品牌,賦能鄉村文化建設,科學謀劃鄉村旅游新業態,探索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合理路徑,助推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的加快實現。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濤 孫志剛 劉偉平 陳凱 李曉光/文 黃余洋 李焱 徐宗福/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