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凌晨,抗癌博主“我超愛肉蟹煲(抗ai中)”千千,因低分化胃腺癌晚期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5歲。
從2024年3月確診到生命終結,這名00后女孩以樂觀態度記錄抗癌歷程,但是她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嗜辣、節食減肥,也是她患癌癥的一個重要原因。進一步引發公眾對年輕人健康問題的深刻反思。
胃癌患病率年輕化,不良習慣成“隱形殺手”
有數據顯示,我國近80%的胃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而千千的案例并非孤例。2025年初,演員曹穎公開自曝罹患胃癌,直言長期高鹽高油高脂的飲食和咖啡代替主食的習慣是主因。
此前,一名24歲女性因胃部腫瘤導致早飽、體重驟降被確診胃癌晚期。
5月27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慧麗在提到不良習慣與胃癌的聯系時明確表示:“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胃癌患病率年輕化的原因之一,長期高鹽、高脂肪飲食,或頻繁食用腌制、煙熏食品,會直接損傷胃黏膜,促進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致癌物積累,顯著增加胃癌發病率。”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鹽腌制食品以及外賣、三餐不規律、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正加速胃癌向年輕群體蔓延。
三餐不規律,細節中的健康危機
千千生前曾透露,自己因長期不吃早餐、晚餐隨意節食,以及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導致胃部長期處于損傷狀態。
吳慧麗分析:“飲食不規律,長期空腹的狀態下可能會導致膽汁濃縮,有形成膽囊結石的風險。一些年輕人早上不吃早飯會有低血糖的風險。”再分析千千的飲食生活習慣,過量食用辛辣食物會反復刺激胃黏膜,破壞其保護屏障,增加胃炎或胃潰瘍的風險;而極端節食或暴飲暴食則可能擾亂胃腸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胃動力異常等問題。
臨床觀察表明,近65%的胃癌患者在發病前已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但多數人并未重視早期預警信號——如無規律的胃痛、頻繁反酸、食欲減退、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癥狀。這些信號往往被誤認為普通胃炎或消化不良,從而延誤了最佳干預時機。例如2025年4月,一名37歲女性因長期腹脹、便秘被確診胃癌晚期,其父母均為癌癥患者。她曾以為“腹痛是鬧肚子”,直到腫瘤潰爛導致黑便才就醫,此時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
在快節奏生活下,守護健康防線很重要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良飲食習慣正悄然侵蝕著我們的健康防線。千千的離世為當代年輕人敲響警鐘——長期熬夜加班打亂生物鐘、頻繁依賴外賣速食導致營養失衡、重油重鹽的飲食偏好損傷消化系統,這些行為正在加速胃癌年輕化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健康危機,吳慧麗建議:需要從源頭做起,建立規律的三餐作息,用新鮮食材替代高油高鹽的外賣套餐,通過合理搭配蔬果肉類實現營養均衡,保持好的心態,適當健身運動,同時將定期體檢納入健康管理計劃。
真正的健康守護不是臨時抱佛腳的補救,而是從每一口飯菜的選擇開始,用科學飲食為身體筑起堅固防線,讓健康成為伴隨終身的生活方式。
記者 黃棲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