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黨建引領網格化】網格“活地圖” 織出社區暖心網

          2025-06-1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二七區大學路街道鄭大社區的街巷里,總能看到一個身著藍色馬甲的身影匆匆走過。28歲的張睿鵬,這位曾經的軍人,如今身著“網格藍”,在4號網格的兩棟居民樓間走出了一條溫暖的民生之路。自2023年擔任微網格長以來,他用妥善解決130余件居民訴求的實際行動,書寫著“退伍不褪色”的時代答卷。

          繪就網格“治理圖譜”

          作為網格“活地圖”,張睿鵬僅用兩周便跑遍94戶居民家。在手繪的網格圖上,他用紅筆為4戶獨居老人、3戶殘疾人家庭標注了愛心符號,在2戶低保家庭旁畫了黃色警示標志——這些符號的背后,是他踐行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矛盾隱患清、服務需求清“四清”工作法的生動實踐。安全巡查中,發現12號樓2單元樓道堆積的舊家具堵塞消防通道,他一邊與業主溝通,一邊帶領服務隊幫忙搬運,耗時兩小時清空通道。如今,他的巡查清單已擴展至15個檢查項,累計消除12處安全隱患。

          面對老舊小區電動車充電亂象,張睿鵬創新推出“排查—勸阻—宣教—共治”四步法:白天逐戶檢查充電設備,夜晚駐守重點區域勸阻違規行為,定期聯合消防部門開展“安全課堂”,制作并發放200份“充電安全提醒”。數據顯示,網格內電動車充電規范率從37%提升至68%。這一變化直觀反映了治理成效,也讓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頭。大家都說:“看到張隊長的藍馬甲,心里就踏實。”

          針對網格內高齡老人居多、因無電梯導致上下樓不便的問題,張睿鵬推出“階梯守護”計劃:聯合社區志愿者成立幫扶隊,為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一對一”陪同服務;幫獨居老人代購藥品時,他會在藥盒上用粗筆標注服用要求;還將自己的電動車設為“愛心擺渡車”,專為采購重物的老人提供短程接送。

          家庭協作激活共治“漣漪效應”

          “媽,您看這里點‘網格上報’,拍照上傳就完成了。”在張睿鵬的耐心指導下,58歲的母親張阿姨從“手機盲”蛻變為網格“明星志愿者”。在一次二樓漏水糾紛中,這對母子搭檔展現出獨特的調解默契。這場調解不僅化解了矛盾,更成為“裂變效應”的起點——事后,當事一方李阿姨找到張阿姨加入了以張阿姨為核心的“兵媽媽志愿服務隊”。母子倆的“黃金搭檔”如同漣漪般擴散影響力:在關愛孤寡老人的“敲門行動”中,這支由退役軍人家屬組成的“兵媽媽”隊伍,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為老人們梳頭、剪指甲、陪聊解悶,吸引越來越多居民媽媽主動加入志愿服務。

          如今,“退役軍人+兵媽媽”組合已成為社區治理的金字招牌——累計開展活動50余場次,帶動12名居民主動參與網格事務,讓“一人奉獻”逐漸匯聚成“群體共治”的溫暖力量。

          在張睿鵬帶動下,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網格自治與志愿服務蔚然成風,社區網格實現“三升三降”:群眾參與率躍升至80%,服務滿意度攀升至92%,網格事件辦結率突破至98%;矛盾糾紛發生率銳減至30%,安全隱患出現率減少至20%,群眾投訴率縮減至21%。“網格雖小,卻連著千萬家。”張睿鵬說,他最喜歡聽居民說“有困難,找小張”。

          記者 劉偉平 朱翔宇 通訊員 張濤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趙青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